健康雲

梁赫群老婆自爆耳中風 季節轉換易發生「耳鳴、耳悶是警訊」

▲▼北榮發表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創新治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梁赫群老婆Stacey(左)以耳中風康復患者身份出席台北榮總記者會,感謝主治醫師廖文輝(右)治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藝人梁赫群老婆Stacey曾經罹患「耳中風」,當時她右耳突然聽不清楚,還出現巨大耳鳴,嗡嗡聲嚴重程度讓人差點被逼瘋,就怕這輩子得和耳鳴共存,最後才知道是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醫師示警,近年來耳中風相關個案增加,特別是季節轉換更容易發生,提醒民眾若出現耳鳴、耳悶等症狀,應趕在72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以搶救聽力。

Stacey今日以「耳中風」患者身分出席台北榮總記者會分享自身經歷,她回想在2013年底某天早上起床後覺得耳朵悶悶,有點像搭飛機時耳壓不平衡,當時並未特別警覺,起初就醫後被診斷為耳壓過大,服藥即可,沒想到兩天後症狀急劇惡化,不僅聽力下降,還出現嚴重耳鳴,耳朵內的雜音幾乎讓她抓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tacey當時在家人建議下四處就醫,接受特殊藥物注射後療效不明顯,病情更惡化,無法正常吃飯、工作,連日常聲音都變得難以忍受,一度被醫師認為是耳內某器官損壞,恐無法治癒,後來才經噴氣球檢查後認定是耳中風,轉診至台北榮總,經過19天的密集治療,聽力不僅恢復,還比以前更好。

收治Stacey的北榮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耳科主任廖文輝指出,突發性耳聾(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好發於40至60歲,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常見於長期壓力大、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者。臨床定義為在三天內,連續三個頻率的聽力喪失超過30分貝,通常為單側發作,約九成患者為單耳失聰,少數為雙側,可能與自體免疫疾病相關。

▲▼北榮發表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創新治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北榮發表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耳聾創新治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廖文輝表示,突發性耳聾常伴隨耳鳴、耳脹、暈眩或失真感,成因至今尚未明確,但多與病毒感染、血液循環障礙、免疫異常、生活壓力及季節交替有關,且突發性耳聾未來五年內罹患腦中風的機率高於一般人。

耳中風是一種必須搶時間治療的急症!廖文輝示警,錯過治療黃金期可能導致永久聽力損失。臨床統計資料顯示,突發性耳聾若能在症狀出現後72小時內接受治療,有高達七成的患者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復聽力,而自然恢復的機率則介於32%至65%之間。然而,一旦治療延誤超過14天,其療效將顯著降低。

台北榮總耳鼻喉醫療團隊透過八大創新整合治療策略,成功提升突發性耳聾的治癒率,除了傳統類固醇藥物,針對較嚴重型患者提供中耳腔類固醇注射,另透過遠紅外線照射內耳,改善耳蝸微循環與代謝來縮短復原期,北榮還特別研發可以測量聽力量值APP、聽能復健操,有機會可以幸運完全恢復聽力。

廖文輝提醒,民眾當出現單側耳朵突發性聽力下降、耳鳴、耳內悶塞感、聲音失真,甚至伴隨頭暈與頭痛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