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雲

新冠就醫「5至19歲」增加最多 台大醫示警:3族群最受威脅

▲▼新冠疫苗,Novavax JN.1疫苗。(圖/記者洪巧藍攝)

▲新冠JN.1疫苗接種,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疫情進入流行且連續5周上升,上周新冠就診多達9978人次,其中5歲至19歲兒少是增加最多的族群。感染科權威、台大醫師黃立民指出,年輕個案多是輕症,但因為容易互相接觸、傳播力強,將影響到其他高風險族群如長者、有共病、免疫低下者。副署長羅一鈞認為,學生族群在校園接觸染病,回家後再傳給抵抗力比較弱的家人,預期後續會增加其他族群傳播。

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新冠門急診就診9978人次,較前一周增加66%,另上周新增34例新冠重症,6例死亡,重症個案中有一例11個月大男嬰。羅一鈞日前分析,今年新冠疫情上升相對早,不過就診人數相對較低,推估疫情應於6月進入高峰,但是否會出現高原期、高峰會有多高,都還需要觀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就診個案年齡層當中以5~9歲、10~19歲的兒童、青少年增加最為明顯,皆翻倍成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因為以前年輕人細胞沒有ACE2的受體,病毒不容易附著,但現在病毒親和力增加,年紀輕就容易感染,所以整體年齡有往下探的趨勢。

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受訪表示,兒少族群的傳播能力強,因為社交活動頻繁、群聚機會多,特別是校內接觸等,不過他們染病後症狀多屬輕微,真正的高風險還是年長者、有共病或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成為重症。

羅一鈞指出,目前學校都還是上課期間,學生族群可能把病毒從校園帶回家中,傳給抵抗力較弱的長輩或者是有慢性病的家人,預期其他年齡層會受年輕族群影響,後續就醫人數會接著增加。

▲▼2024年起全國COVID-19門急診就診人次-年齡別。(圖/疾管署提供)

▲全國COVID-19門急診就診人次,和前一週相比,5~9歲、10~19歲兩兒少年齡層都是翻倍成長。(圖/疾管署提供)

針對疫情,黃立民直言「這波比較複雜。」主要是因為過去多是一支主流病毒株在世界各國傳播,疫情走向約是流行2~3個月之後下降,但是現在主流病毒株變多,全世界同時大概有3支比較強勢的病毒株,恐怕會把過去流行規律給打破,影響所及就是一波疫情會拖更久。

黃立民強調,目前最佳的預防措施仍然是接種新冠疫苗,另一大重點則是有症狀儘早就醫。此外,疾管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昨日公布最新新冠疫苗選株會議結論,認為目前的新冠JN.1疫苗仍具足夠保護力。

羅一鈞指出,雖然新冠病毒感染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滿6個月以上且尚未接種新冠 JN.1疫苗者別輕視疾病威脅,應儘速接種。此外,已接種1劑且間隔6個月(180天)的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應再接種第2劑,以提升免疫保護力。

疾管署也提醒,民眾快篩陽性後,如出現下列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請務必立刻就醫。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