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呼籲,晚期乳癌不等於末期,仍可和醫師擬定治療方案。(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晚期乳癌不等於末期!一名6旬婦人3年前因乳房硬塊異常變大,就醫確診為第四期HER2陽性乳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肝臟與骨頭,但她仍不放棄治療,透過健保給付新一代ADC藥物,不僅減輕一年上百萬的醫療費用重擔,病況還得到穩定控制。根據估計,健保給付新一代ADC藥物,每年可幫助1172名乳癌病友。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根據國健署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新診斷乳癌人數已超過1萬7千人,死亡率卻也持平不降,112年有2,972人因乳癌死亡,相當於每天有8人死於乳癌。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從癌症發生率來說,乳癌是發生率第一名,根據統計,一年大概會有88萬癌症病友接受治療,其中有18萬是乳癌,隨著新藥發展,乳癌的治療模式也一直在改變,越來越朝向精準化,去年新增6項是針對乳癌的治療給付,投入約17億元左右,近7000名病友可以受惠。
▲健保署2月起將新一代ADC藥物納入給付。(圖/記者趙于婷攝)
健保署自去年開始陸續新增或擴增給付不同乳癌藥物,今年2月起也將新一代ADC藥物的2種適應症納入給付,用於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手術無法切除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ER、PR陰性且HER2弱陽性乳癌的治療,預估每年可幫助1172名乳癌病友。
北榮副院長、乳房外科權威曾令民表示,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病友在第二線治療若使用傳統ADC藥物,無疾病惡化存活期的中位數不足一年,而接受新一代ADC藥物治療則可延長至近2年半,大幅突破治療困境,因此也被國際治療指引視為第二線標準治療的首選。
曾令民說,ADC是結合抗體與化療藥物,利用標靶精準的專一性,將化療藥物帶入標的癌細胞,釋放毒素,並毒殺癌細胞,雖然ADC藥物可能出現的常見副作用症狀如噁心、嘔吐、疲倦、白血球低下、貧血等,較嚴重的副作用發生率較低,癌友仍應遵照醫囑積極治療,定期回診。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