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氣溫變化劇烈,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與心腦血管疾病。(示意圖/CFP)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期天氣變化劇烈,雖然氣溫才剛回暖,但預計明天又會有冷空氣襲來,多數地區將出現明顯降溫。專家提醒,這段時間最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與心腦血管疾病,特別是幼兒、慢性病患者與年長者風險更高,務必注意保暖、防範過敏原並留意身體異狀,才能降低天氣劇變帶來的健康威脅。
根據新華社報導,春季時氣溫經常劇烈波動,忽冷忽熱的天氣容易導致呼吸系統疾病流行,除了普通感冒之外,流行性感冒也在春季出現。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副主任曾玫表示,兒童對多種呼吸道傳染病較為敏感,如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透過飛沫傳播,症狀為腮腺腫大和疼痛,可能伴隨發熱、頭痛;而未接種麻疹疫苗的人群易感染麻疹,出現發熱、高熱、咳嗽、流鼻水及全身皮疹等症狀。
曾玫警告,若流行性感冒病情嚴重,可能引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併發症,一經確診應盡快接受抗病毒治療以避免惡化。
此外,春天的風中常夾雜花粉、塵蟎、柳絮等過敏原,對人體易引發過敏性疾病,如季節性接觸性皮炎、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皮炎,以及過敏性鼻炎、哮喘、結膜炎等。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過敏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馮燕華建議,外出時可佩戴口罩、帽子,回家後立即清潔面部及換衣,以避免接觸過敏原。對過敏性鼻炎、哮喘患者來說,日常需規律用藥,使病情保持在良好控制狀態,從而降低過敏風險。
春季溫差大,心腦血管疾病也需謹慎管理。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黃萬眾表示,患上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血管硬化程度較高,不易適應環境溫度驟變,容易促發腦溢血、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
對此,黃萬眾建議早晚添加背心、圍巾,以保暖頸部及胸口不受寒,洗澡時水溫控制在38到40度,從四肢開始沖淋;起床時應依序進行「3個30秒」,包括睜眼30秒、坐起30秒、床邊坐30秒,給血管時間適應變化。此外,若出現持續頭痛、單側肢體麻木、胸痛超過15分鐘應立即就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