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好=肝臟強?營養師揭「喝不醉真相」:慢性殺死自己的肝

喝酒,啤酒,喝醉酒。(圖/記者李佳蓉攝)

▲不少人認為酒量好是肝臟健康「解酒給力」,事實卻不然。(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喝酒是現代人消弭壓力的休閒活動,而在每個人身邊總有幾個酒量好到堪稱「千杯不醉」的朋友,令人忍不住驚呼是「肝臟超健康」的象徵,事實並非如此。營養師蔡宜方解釋,酒量好的人只是對酒後的不適感很能適應,殊不知過量的飲酒行為卻是「慢性在殺死自己的肝」。

蔡宜方在粉專宜方營養師指出,肝癌已連續43年位居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第2名,而導致肝臟損傷的其中一項罪魁禍首就是過量飲酒。然而,很多人都以為酒量很好一定是肝臟很健康「解酒很給力」,未料卻是慢性在殺死自己的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酒量好不等於肝臟好,蔡宜方說,酒精在肝臟解毒需分兩階段,首先為酒精代謝成乙醛,第二步驟則是乙醛再代謝成乙酸,而乙醛是毒性很強的致癌物,長期累積有致癌可能性。她直言,酒量好的人只是很能適應喝酒後的不適感,或許第一階段的解酒功能好,但不代表有毒的乙醛也能快速地被分解出來,再次強調「長期過量飲酒還是對肝臟有極大傷害」。

▲▼小酌,聚會,喝酒,威士忌,乾杯,居酒屋。(圖/翻攝自pakutaso.com)

▲醫師提醒,酒精對肝臟負擔最大,很傷肝功能。(示意圖/翻攝自pakutaso)

開業診所院長、肝膽胃腸科醫師郭東恩曾表示,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從日常飲食到藥物攝取,都需經由肝臟代謝,其中對肝負擔最大的就是「喝酒」,飲用一瓶300c.c的啤酒,正常機能的肝臟至少就需要2~3小時才能代謝完畢,相當傷害肝功能。

郭東恩進一步說明,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經胃、小腸吸收後,會由腸肝門脈循環進到肝臟,接受一連串生化代謝,首先經酵素脫氫氧化變成一級致癌物「乙醛」,再進一步經相關酵素(ALDH)脫氫氧化形成醋酸,最後分解成二氧化碳與水。

▲喝醉,喝酒,爛醉(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喝酒容易臉紅者,代表體內缺乏酵素脫氫脢,使得酒精代謝出現障礙。(示意圖/免費圖庫pakutaso)

郭東恩解釋,但過往研究發現,約有48%國人缺乏酵素脫氫酶,乙醛代謝容易出現障礙,積聚的乙醛會影響細胞的DNA表現,同時阻礙肝臟執行各種重要生化合成和有害物質代謝的生理機能,最常見症狀就是容易酒醉、臉紅來表現。

針對有些人號稱「千杯不醉」。郭東恩說,其實多半是腦神經細胞對於酒精刺激的生理適應而已,且酒精還會阻礙脂肪代謝,加劇內臟脂肪囤積,進而容易形成脂肪肝及併發代謝症候群。

郭東恩建議,護肝最重要的還是少喝酒,同時也要盡量避免食用含有化學合成添加物的食品,例如代糖、色素、香料和奶精等,均需要經由肝臟代謝的添加物。另外,也要減少攝取反式脂肪,避免脂肪肝形成。他也特別提到,體檢時肝功能正常,並非代表肝臟絕對健康,仍需透過相關醫學影像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排除結構性肝病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