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不怕!中醫調理孕期不適有一套 醫:產前產後都有幫助

▲▼「媽媽教室」,教導媽媽們正確的孕產婦藥膳食補觀念,以及介紹孕期的各種不適症狀能夠如何舒緩。(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媽媽教室」,教導媽媽們正確的孕產婦藥膳食補觀念,以及介紹孕期的各種不適症狀能夠如何舒緩。(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孕婦的孕期和產後該如何調養身體、緩解孕期的不適症狀?又該怎麼進行食補才健康、安全呢?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日前舉辦「媽媽教室」,邀請到花蓮慈院婦產部陳盈希醫師和中醫師盧昱竹,來教導媽媽們正確的孕產婦藥膳食補觀念,以及介紹孕期的各種不適症狀能夠如何舒緩,讓媽媽們能夠保持愉快的心情懷孕,也幫助媽媽們安胎和調養身體。

身兼中醫師與年輕爸爸雙重身分的盧昱竹醫師,以中醫師陪伴妻子懷孕、生產與產後照顧的角度,向在座的爸爸媽媽們分享心路歷程與方法。盧昱竹表示,對於中醫介入孕產過程的方式,多數人或許僅限於坐月子的認知,但其實坐月子前的調理方法,中醫也能提供許多幫助,比如「姙娠惡阻」,也就是俗稱的「害喜」、「孕吐」,在中醫的角度而言,是胃氣無法往下降而上逆的表現,此時的飲食原則應以少量多餐為主,避免湯水類的食物,建議採取飯水分離的方式;假如害喜情況嚴重,可以嘗試飲用紫蘇梗茶,有順氣安胎、除風寒的效果,或可飲用有止嘔作用的薑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媽媽教室」,教導媽媽們正確的孕產婦藥膳食補觀念,以及介紹孕期的各種不適症狀能夠如何舒緩。(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盧昱竹醫師表示,孕婦並不適合服用使人容易拉肚子的方藥,而是較推薦使用含有脂肪油、有「潤腸」效用的種子類藥材,包括黑芝麻、柏子仁、火麻仁等等。

「治便祕的解法,不是『拉』,而是『潤』。」懷孕前期因受荷爾蒙影響,有些孕婦會有便秘問題,而懷孕中後期因胎兒成長壓迫到腸胃道,便秘情形可能會加重,盧昱竹醫師表示,孕婦並不適合服用使人容易拉肚子的方藥,而是較推薦使用含有脂肪油、有「潤腸」效用的種子類藥材,包括黑芝麻、柏子仁、火麻仁等等,可以做成好吃的芝麻糊或柏子仁粥,另外也可適量補充蜂蜜、肉蓯蓉和當歸。

▲▼「媽媽教室」,教導媽媽們正確的孕產婦藥膳食補觀念,以及介紹孕期的各種不適症狀能夠如何舒緩。(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懷孕初期除了孕吐、食慾不振以外,還會出現、頭暈、嗜睡等症狀,婦產科陳盈希醫師表示,常見的頭暈原因為環境空氣不佳,或是經強烈陽光照射、過度疲勞、貧血、低血糖等等,建議要避免長時間不動的站姿或坐姿,改變姿勢時要慢慢來,以及要定時吃早餐和適當午睡;若有持續性的頭暈,且發現症狀無法改善甚至加劇,建議務必到醫院接受醫師診治和檢查。

▲▼「媽媽教室」,教導媽媽們正確的孕產婦藥膳食補觀念,以及介紹孕期的各種不適症狀能夠如何舒緩。(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懷孕時全身的水量會增加六至七公升以上,多集中在乳房跟血液裡,加上變大的子宮壓迫到下肢,易產生下肢水腫,陳盈希醫師表示可以抬高下肢或穿寬鬆鞋襪以改善水腫情形。

至懷孕中晚期,許多孕婦都會開始有小腿抽筋的現象,這是血液循環不良或缺乏鈣質所導致,陳盈希醫師建議,可以在定時延展和按摩肌肉,並注意保持下肢溫暖,比如夜間穿長襪睡覺,以及多補充牛奶、深綠色蔬菜、 堅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能夠減緩症狀發生。此外,由於懷孕時全身的水量會增加六至七公升以上,多集中在乳房跟血液裡,加上變大的子宮壓迫到下肢,就容易產生下肢水腫;陳盈希表示,可以透過抬高下肢或穿寬鬆鞋襪的方式,讓下半身感覺舒緩一點,日常中也要避免食用過度加工或調味料多的重口味食物,以免水腫情形加劇。

懷孕過程的辛苦是每一位媽媽的必經之路,為了讓孕產婦更了解的自己的身體,在悉心孕育腹中胎兒的同時也能照顧好自己的健康,花蓮慈院婦產部與中醫部醫師透過這次課程上的經驗分享,讓媽媽們都滿載收穫而歸。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