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助170人上鎮工作!「玉里模式」微電影 紀錄精障者走入尋常

▲▼ 台北榮總玉里模式   。(圖/記者嚴云岑攝)

▲台北榮總玉里分院精神部復健精神科主任鄭淦元。(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精障患者在社會上飽受污名,台北榮總玉里分院卻利用「玉里模式」,協助精障者回歸社區,近20年平均每年有160~170位學員到鎮上工作,11年來更協助20人回歸原生家庭生活。為了讓社會大眾更瞭解精神疾病照護重要性,退輔會與榮民基金會也合拍「家人-玉里傳芳」微電影,紀錄精障者在玉里模式的治療下如何找到生命的價值。

「玉里模式」是結合居住、治療、復健、訓練、就業等整體連續性支持,從醫院社區、玉里鎮社區、病人原生社區三層次的治療性社區概念,協助精障患者走出醫院、融入社區,開創自給自足的產業,進而獲得支持性就業,全方位協助精障患者生活重建的治療與復健模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榮總玉里分院精神部復健精神科主任鄭淦元受訪時提到,過去醫療端面對精障者時都只看到「病」而忽略了「人」,自從推動玉里模式後,發現病患心理韌性也提高,也有了生存動機,開始為自己生活作打算。

▲▼ 台北榮總玉里模式   。(圖/記者嚴云岑攝)

▲玉里分院自1989年開辦精障者支持性就業。(圖/記者嚴云岑攝)

鄭淦元分享,院內稱精障患者為「住民」,透過工作訓練精進手眼協調、人際互動與遇到困難時的處理方法,之後再以漸進式參與方式,幫助住民融入社區居民生活,進而獲得接納與聘用。

「我們先讓住民去送餐,之後有長者就問他們要不要來家裡打掃,或者幫忙種田。」鄭淦元表示,當原本住在康復之家的住民逐漸融入社區後,院方就會引導進入「團體家屋」模式,協助在外租屋成立社區家園,醫護團隊不介入、不主持,僅擔任顧問角色,在發生爭執時出面協調。家屋開辦11年來,已接納過23名住民,除了3人重返醫療體系外,其餘都回歸原生家庭生活。

「家人-玉里傳芳」講述的是一名退伍空軍在參觀玉里模式後,決定把長年關在家中的罹病胞妹送到玉里分院「治療」心路歷程。鄭淦元在放映後的演講上提到,「精神病患內心的繁華,就是走入尋常。」

▲▼ 台北榮總玉里模式   。(圖/記者嚴云岑攝)

▲鄭淦元在微電影播放後進行專題演講。(圖/記者嚴云岑攝)

他也分享康復故事,有病患在社工協助下找到父親墓碑,回想起父親生前挺拔的英姿,進而成為穿著制服的大門保全;亦有原本回歸家庭的自主減藥被送往急性病房,康復後以過來人身份,成為同儕支持分享會的導師;另有家屬在思覺失調症患者因急性腸胃炎過世後,才發現他有朋友、被惦記,種種案例都證實了玉里模式的成功。

鄭淦元最後表示,人生需面對的4大課題為「生、老、病、死」,一旦有人確診精神疾病,社會便會把「病」放大解讀,忽略他依然有機會獲得生命力。玉里模式的推行,就是讓精障者知道,自己也有能力改變人生,當「生」的意義被放大,甚至可以去幫助其他的老人、病人,未來也希望該模式能獲得正式給付,進而打造自助、支持與融合的社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