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結石」恐致腎臟炎、敗血症 長期尿液混濁起泡別輕忽!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圖/書田診所提供)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圖/書田診所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50歲葉女士過去半年尿液經常混濁、起泡,醫師研判為尿路感染,檢查發現左腎有4x4公分的鹿角狀結石,因為X光下密度較淡,醫師推測質地比較鬆軟,向健保署專案申請體外震波碎石治療,術前先置入雙J導管,避免碎石造成腎臟積水及感染,在經過3次療程後,節食完全排除,症狀也隨之痊癒。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洪峻澤表示,尿路結石約80%是草酸鈣與磷酸鈣導致的含鈣結石,約5-10%是尿酸結石,多因體質或新陳代謝異常造成。結石長得慢,體積也較小。鹿角狀結石又稱感染性結石,佔尿路結石的5-10%,多是因長期尿路感染造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次案例的尿液細菌培養找到變型桿菌(Proteus mirabilis),是鹿角狀結石最常見的致病菌,會製造尿酸酶 (urease),將尿酸分解成氨,形成鹼性尿液,使結石長得又大又快,其質地可能較鬆軟,但若拖很久未處理就可能變得堅硬。推測此鹿角狀結石的成份應是磷酸銨鎂。

洪峻澤說,鹿角狀結石的正規治療方式有三:一是傳統切開腎臟取石術;二是經皮腎臟鏡取石手術(PCNL);三是軟式輸尿管鏡搭配雷射碎石。體外震波碎石ESWL不是鹿角狀結石的治療首選,健保規定0.5-2.5公分的腎結石才可使用。

最後,洪峻澤提醒,鹿角狀結石會引起持續尿路感染,糖尿病或免疫力不佳者常造成腎臟炎及敗血症,也會影響腎功能,不可輕忽。治療方式依個案病況評估有所不同,各種方式都可能會有餘石,需長期抗戰,可與醫師仔細討論後選擇適當的療法。在治療結石同時還須治療尿路感染,並定期追蹤,一旦發現結石復發應儘早治療。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