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切≠病危!ICU醫親自「破除迷思」…手術後生活品質更好

喉嚨痛,食道。(圖/記者趙于婷攝)

▲一般民眾經常將氣切和病危掛上等號,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圖/記者趙于婷攝)

記者簡仲豪/綜合報導

加護病房中經常可以聽到「拔管」、「氣切」等名詞,很多家屬常誤將氣切和病危畫上等號,認為氣切造成病人無法痊癒、惡化,甚至生命終止。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在節目《健康2.0》上表示,其實氣切手術過後,病患若恢復狀況不錯,是可以恢復正常人的生活,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氣切也就是氣管切開術的簡稱,是將氣管在頸部的位置切開一個洞,以便通外界的空氣,目的多半是為了取代插管,也就是所謂的氣管內管,好讓病人可以藉由這個較短的通道呼吸與抽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氣切手術。(圖/截自健康2.0)

▲氣切手術並不會影響聲帶,恢復狀況不錯也能拆除。(圖/截自健康2.0

陳志金指出,建議做氣切手術的病患基本上是因腫瘤壓迫呼吸道、插管中的病患兩個情況,因腫瘤壓迫而做氣切手術的病患不需要呼吸器的輔助,只是暫時換地方呼吸,腫瘤手術結束後就可以拆除氣切;插管中的病患因嘴吧裡的管子造成不適且不好清理,醫師通常會評估是否氣切,改成較短小的氣切管。

陳志金表示,需要依賴呼吸器的病患做氣切手術後,脫離呼吸器的機會比較高,且術後可以透過氣音說話。復原狀況若良好,也可以拆除氣切,讓傷口慢慢癒合,不會影響聲帶,恢復正常的生活型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