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雲

新冠住院風險高17倍!醫示警1族群「反應不典型、疫苗抗體衰退快」

▲▼新冠疫苗,Novavax JN.1疫苗。(圖/記者洪巧藍攝)

▲醫界提醒,高危險群還是要盡快接種新冠疫苗。(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疫情還在延燒,醫界緊急籲免疫力較弱的患者和年長者應提高警覺。醫師指出,「免疫低下族群」常因免疫反應不典型,出現無發燒、快篩陰性,但實際已有下呼吸道感染等情形,往往錯過最佳治療期,此外,這些族群即使完整接種了新冠疫苗,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不及一般人,抗體也會衰退得更快,住院風險高17倍,建議要多篩檢。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張峰義理事長指出,高風險族群感染新冠肺炎後,由於免疫力低下,較易有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根據Lancet相關期刊研究資料顯示,各式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可以是一般人的4倍至17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疾管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免疫低下患者包括「HIV感染者、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患者以及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等患者。張峰義表示,免疫低下患者及其家屬要牢記「要篩不要猜,新冠高危要多篩」的原則,以免延誤五天黃金治療期。

張峰義進一步提到,免疫低下族群常因免疫反應不典型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醫學會也針對該指引提出補充,建議醫療人員應強化檢測流程,例如病患若快篩陰性仍建議24至48小時再篩一次,也可妥善運用PCR診斷工具幫助重症高風險族群,並視情況做適當抗病毒藥物治療,以補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臨床處置指引的不足。

此外,根據統計,50歲以上新冠重症數占全重症數九成,顯示中高齡族群仍為染疫高風險群。台灣感染管制醫學會王復德理事長提醒,即便非公費抗病毒藥物治療對象,若年齡超過50歲或BMI超過27的輕度肥胖者,也屬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常洗手戴口罩、避免到人潮擁擠的地方、依循指引建議施打疫苗、出現警示症狀即時就醫,接受適切治療避免疾病惡化。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