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雲

台中榮總傳遭健保「斷頭」盈餘砍3億 石崇良駁:實際多收2.5億

▲▼健保署長石崇良赴南投視察中部地區居家醫療與偏鄉醫療。(圖/記者洪巧藍攝)

▲健保署長石崇良,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健保今年全面實施醫院個別總額新制,傳出第一季初步結算中區至少2家醫學中心因為醫療服務爆量而被「斷頭」,其中台中榮總盈餘減少3億元,引發不少醫界人士議論。健保署長石崇良今(4)日說明實際情況,台中榮總今年第一季收入成長率7.9%,已高於中區平均,且實際收入金額達34.37億元,和去年同期31.85億元相比「增加2.5億元」,狀況比去年要好。

健保總額今年實施新制「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讓各個醫院都有個別總額,先保障醫院收入不低於今年,未超額部分每點1元,另保障急重症、居家醫療、偏鄉醫療等剛性需求後,超額申報點數分階段打折給付,到最後才是「斷頭」,藉此讓總額合理成長管理,也促使大醫院門診減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個別醫院總額分階給付架構圖。(圖/健保署提供)

▲個別醫院總額分階給付架構圖。(圖/健保署提供)

中榮首季遭斷頭消息一出,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直指政府有錢搞綠電、改中正路路名、推大罷免,但健保給付卻要賴帳,更指「醫院等床久是常態」,未來還有可能再惡化。台北榮總名醫吳元宏也發文直言,其實缺錢就會缺人,「病房無法運作,急診就會收不上去」,如果不想加資源,乾脆推動安樂死。

石崇良今日特別說明第一季執行成果,醫院、牙醫、中醫、透析部門每點高於0.95,僅有西醫基層略低;其中外界特別關注的醫院總額,第一季點值為每點0.9594,和去年的0.9148相較成長。

若從各分區來看,石崇良指出,除了台北區還沒有實施個別總額之外,其餘各區實施情況點值都增加,甚至南區、東區、高屏區還超過1;且部分區域也不是第一年實施,例如南區施行較久,北區、高屏區也有類似作法,真正算新上路的是中區(台中、彰化、南投),但中區第一季預估點值也呈現上升。

石崇良說明,中區去年第一季總額為246.38億元,今年第一季是261.35億元,整個區比去年多增加15億,成長率6.08%,等於是整區的收入都比去年增加。

▲▼全民健康保險113年第1季一般服務結算點值、114年第1季預估點值。(圖/健保署提供)

▲全民健康保險113年第1季一般服務結算點值、114年第1季預估點值。(圖/健保署提供)

至於外界議論的台中榮總「今年第一季實際收入比去年更高。」石崇良指出,中榮去年第一季申報點數為35.68億點,實際收入金額為31.85億元,今年第一季申報點數為37.64億點,換算實際收入金額34.37億元,換算下來,今年第一季比去年增加收入達2.5億元,外界所指的「斷頭」,其實是健保申報點數跟實際收入之間的落差。

石崇良提到,中榮今年第一季實際收入成長率為7.9%,已高於中區的全區成長率,另從申報點值來看則成長率達10%,如果病床、醫事人力沒有大變動,這樣的數字算是「相當高」。

但石崇良也說,中榮是醫學中心,也是後送轉診的第一線,收治急重症、癌症病人都是有所保障,如果增加的量都是收治此類重症個案,都會補足,後續還會再仔細計算,實際結算估計需至9月份。

石崇良強調,推動醫院個別總額,就是希望改變過去各區總額是醫療院所「一起吃大鍋飯」,為避免打折、點值稀釋,有院所衝量反而收入更多等不公平現象。藉此讓醫院精算內部管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服務,也適當安排醫護人力,包含薪資、工作負荷等。且目前也才僅是第一季,還要再觀察後續狀況,中區因為是第一次實施,各醫院也可能還不熟悉,還可以繼續調整。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