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狂拉意外發現慢性腎臟病 北榮開創「洗肚子」新技術恢復快

▲一名女性嚴重腹瀉,結果檢查出慢性腎臟病。(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47歲的林小姐18歲時因嚴重腹瀉3天,就醫意外發現腎功能異常,確診為慢性腎臟病,最後面臨洗腎,而她也選擇俗稱「洗肚子」的腹膜透析治療,迄今透析4年,目前已經重返職場。

林小姐在確定慢性腎臟病後,憑藉著規律追蹤與飲食控制,成功將腎臟病的惡化延緩了近20年,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腎功能逐漸下降,在4年前仍要面臨無法逃避的洗腎。當時林小姐很抗拒洗腎,即便醫師早就提醒,她也一直不想聽,不過長期過度操勞的她,終於在一次嚴重頭暈、眼睛幾乎睜不開的情況下,前往急診,被醫師嚴肅告知「該洗了!」

由於林小姐還想要繼續工作,沒辦法接受一周三次、一次四小時的血液透析,最終選擇「腹膜透析」,至今治療已經4年,適應狀況良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體肚子內的「腹膜」,在腹膜透析導管和透析液的幫助下,將尿毒素與多餘水分排出體外,以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所以又被稱為「洗肚子」。

林小姐的主治醫師、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黎思源醫師表示,腹膜透析治療前需進行腹膜透析植管手術,但是末期腎臟病病友往往沒有提早進行透析的準備,傳統腹腔鏡植管在手術後需等待2周,等傷口完全癒合沒有滲液後,才能開始灌夜治療;傳統經皮內科植管雖然術後只需等待1天,但因看不到腹腔內狀況,不適合曾經接受腹部手術或有腹部沾黏風險者。

北榮3/5記者會。(圖/北榮提供) 

▲病友林小姐。(圖/北榮提供,下同)

北榮3/5記者會。(圖/北榮提供)

▲北榮開創腹膜透析新技術。

因此北榮腎臟科團隊兩年前創新研發改良式腹膜透析植管手術,一樣採用腹腔鏡,但使用的經腹腔鏡套組從3支減為1支,術式更簡化且傷口較小、復原快,腎友植管後隔天就能開始進行腹膜透析治療,累積至目前已有近200位腹膜透析腎友採用此創新的植管手術。

黎思源說,此創新術式幫助洗腎病友免於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雙洗」之苦,且適用於所有洗腎病友、手術併發症少、早期感染與滲漏發生率低,有助達到穩定而有效的洗腎效果,相關研究成果優異,2023年發表於國際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美國腎臟學會期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