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吃春筍竟暈厥吐血 醫揭「草酸」釀禍:單次食用勿超過200克

▲▼蒟蒻,涼拌,甜點,點心,筍子,竹筍,冰品。(圖/翻攝自pixabay)

▲春筍並非人人適合食用。(圖/翻攝自pixabay)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春季鮮蔬陸續上市,春筍在眾多蔬果中被視為「明星產品」,許多民眾趁機品嚐。然而,近日浙江多家醫院出現因食用春筍而引發不適的患者,其中有人出現暈厥、嘔血甚至休克等症狀。醫生指出,這與春筍含有的草酸及食用過量有關,春筍雖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可幫助便秘,但並非人人適合食用。

根據新華社報導,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急診科日前有兩位過度食用春筍的患者前來就診,他們出現了暈厥甚至吐血等症狀,其中一人更因失血性休克而陷入危險狀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醫院急診科的副主任楊崢說明,這些患者進食了超過300公克的春筍和香椿,隨後出現暈眩與胸悶情況,進一步檢查發現,他們的消化道發生出血問題。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也接診了因食用春筍不當而感到不適的患者。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國棟指出,一位60多歲的患者因大量食用春筍而出現多發性胃潰瘍。

大量進食春筍導致消化道不適甚至出血,和食用量及其中含有的草酸成分相關。李國棟解釋,春筍富含纖維素,過量進食會對胃腸道造成明顯刺激,加上草酸影響下,特別是過去有胃潰瘍病史的患者,容易因春筍刺激加上季節與氣候變化而出現消化道出血,若出血量過大甚至可能危害生命。

李國棟指出,春筍雖美味,但對於患有消化道疾病者應特別留意,並非所有人都適宜攝取春筍,儘管其含有大量粗纖維有助於改善便秘,老年人、長期臥床及腸胃蠕動功能弱者若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腸道堵塞。此外,對過敏體質者而言,過量攝取也可能加重過敏反應。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王琨提到,某些患者因其他疾病需要補充大量鈣質,若同時攝取春筍,其內草酸與鈣結合後形成草酸鈣,容易引發泌尿道結石。

那麼春筍該如何食用才能既安全又享受美味,專家提出3點建議。首先,烹煮前可將春筍切塊並在水中川燙5到6分鐘以去除大部分草酸;其次,避免一次攝取過多,單次食用量最好不超過200克;最後,應注意飲食搭配,避免與富含鈣質食物如菠菜、海鮮及高蛋白食物同食。

醫師進一步提醒,春季是消化道疾病的高發期,此時馬蘭頭、香椿等春菜大量上市,過量食用這些食物同樣可能對腸胃造成負擔,建議適可而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