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持續壅塞恐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潮。(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近期全台各地急診被塞爆,醫護人員們苦不堪言,台灣急診醫學會22日罕見發文求救,呼籲政府能夠正視、採取有效行動。面對眼前慘況,急診科醫師楊大緯感慨地說,光是去年該院就有4名急診醫師離職,直呼「執業環境確實前所未見地惡劣」,每次聽聞又有急診醫師要出走,他心想,「如果以後我心肌梗塞了,還有急診醫護幫我看病嗎?」
「又撐過一個夜班,慶幸天亮前來診暫歇,讓夥伴們終於得以稍事休息。」急診壅塞讓敏盛綜合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楊大緯醫師忍不住在粉專PO文。他今(23)日透露,光是去年,該院就有4位急診醫師離職,今年第一季又有一位學長萌生退意,目前院方正努力慰留中,但也無法強求,因為「執業環境確實前所未見地惡劣」。
楊大緯提到,他早上交接時和學長聊到,原來科內急診醫師都已經超過50歲,40多歲的面臨斷層一位也沒有,再來就是即將滿39歲的他,只有2位醫師年紀比他小,「大一點的去年已經離職轉戰診所,轉兼職友情幫忙幾班,小一點的去年考過急專(急診專科)剛踏入這一行,衷心希望他可以撐久一點。」
▲急診科醫師楊大緯直喊,「執業環境確實前所未見地惡劣」。(示意圖/記者許宥孺攝)
楊大緯坦言,最近上班發現自己的語調越來越低沉,也幾乎不會與患者、家屬有眼神上的交會,「腦海中只想著到底怎麼樣可以最快打發掉病人,不帶任何情緒地撐過一班又一班。」
每次聽聞全台各地又有哪一個急診醫師出走,楊大緯內心忍不住想著,「如果以後我中風了、心肌梗塞了、重大外傷了、腹部急症了,還有急診醫護幫我看病嗎?」他深感無奈地說,面對這一輪困境,政府看來是雙手一攤,小至個人自然更是無能為力,「在熱忱耗盡的那一天到來之前,只能做多少算多少了。」
台灣急診醫學會22日在臉書發文,指稱今年急診室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若是問題持續,將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進一步削弱醫療體系的承受能力,對病人安全、醫療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台灣急診醫學會指出,近期急診壅塞情況和「病房護病比限制」、「床位調度分配問題」等兩大原因有關,必須做出短期應變措施,包括提高急診住院配床比例、強化加護病房(ICU)資源調控、強化分級醫療。而長期改革方面,則建議建立急診緊急應變機制、調整健保支付、推動急診住院替代選項和設立監測機制。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圖/記者洪巧藍攝)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今出席活動時,也針對急診壅塞問題做出回應,他表示,有召集各縣市衛生局、各大醫學中心和醫師公會開會,也一直持續和急診醫學會和各醫院急診部主任保持密切討論。
他提到,以急診醫學會提出來的看法,確實要解決壅塞問題,一定有短中長程的規劃,現在第一是希望院方能夠調整急診和門診的住床比例,讓急診多一點住床比例,不過因門診可能也有需開刀或是癌症要化療的患者,所以在門急診部分怎麼調配,要拜託醫院院長靈活調整。
邱泰源說,除了請院方協助調整急診和門診的住床比例,第二、也需要增加急診醫護人力,第三、則會請健保署研議穩住急診人力,看看怎麼增加人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