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國人是「體重正常型肥胖」 醫點出1問題:三高風險增

胖,小腹。(圖/達志影像)

▲醫師指出,不少人有內臟脂肪累積,屬於體重正常型肥胖。(圖/達志影像)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身體代謝的穩定性不僅取決於體重數字,和內臟脂肪累積、腸道健康及整體代謝功能密切相關。醫師指出,根據統計,7至8成台灣人患有「體重正常型肥胖」,長期恐增加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家庭醫學科專家安欣瑜醫師指出,許多台灣人體重雖正常,卻有「內臟脂肪偏高」的「體重正常型肥胖」(NWO),這與胰島素阻抗、血糖調控異常及血脂代謝失衡密切相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欣瑜進一步說明,內臟脂肪過多會引發慢性低度發炎,釋放如TNF-α、IL-6等發炎因子,影響胰島素敏感性與血管彈性,進而促進動脈硬化。

而年後減重風潮興起,許多人希望迅速恢復身材,對於網路上流行的「7日仙女餐」、「排毒清腸法」等較為極端減重方式,但這些短期見效的方法可能帶來更大的健康隱憂,過度限制飲食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影響營養吸收與代謝,導致慢性便秘及腸漏症,甚至增加復胖風險、產生溜溜球效應。

安欣瑜表示,與其追求快速減重,不如透過穩定的飲食與運動習慣來改善代謝,建議可使用「211餐盤法」,即每餐應包含半盤蔬菜、四分之一優質蛋白質(如魚、豆類、瘦肉)、四分之一全穀類,並避免過量攝取高果糖、高油脂食物,以維持腸道健康與代謝平衡。

另外,規律運動與日常小活動也是維持健康代謝的重要關鍵。安欣瑜提醒,每周要進行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與2次肌力訓練,能有效促進脂肪代謝,而多走樓梯、打掃等日常非運動型產熱行為,也能幫助減少內臟脂肪的累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