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腹瀉腹痛!5大症狀、2大排便習慣改變 當心是潰瘍性結腸炎發作

雲端保健室,潰瘍性結腸炎,腸胃發炎,總統病,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圖/翻攝自ETtoday雲端保健室)

▲你平常容易腹痛或腹瀉嗎?《雲端保健室》探討近年來激增的潰瘍性結腸炎,以及萬一罹病了又該如何治療。(圖/翻攝自ETtoday雲端保健室,以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吃完東西就想上,一緊張也想上,平常動不動就腹痛、腹瀉,原以為只是單純吃壞肚子消化不好,吃了腸胃藥卻不見好轉,整天都在跑廁所,導致工作和生活大受影響,而老是反覆發生,還嚴重到血便,要小心是「潰瘍性結腸炎」發作!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加上飲食西化,近年來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激增,但因為症狀與其他腸胃道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誤判,醫師提醒可以注意5大持續警訊、2大排便習慣劇變,及早就醫診斷治療,避免病情嚴重惡化。

一名30多歲的美髮師小瑄,本身有嚴重慢性便秘,從20歲起就一直為便祕所苦,每天要吃優格、優酪乳、奇異果等來刺激腸胃蠕動,即使如此,一、兩個禮拜才解便1、2次而已,雖然後來每天解便2、3次,她卻驚覺不太對勁,因為跑廁所頻率越來越多,甚至一天要上個十幾次,不但對工作造成極大影響,平常外出若是遇到長途路程,還要事先吃強效止瀉藥或是包紙尿布,生活產生很大折磨,就醫檢查也只是被當作腸躁症來處理,用藥後效果也不理想。

小瑄原先還竊喜拉肚子順便減重很不錯,但體重在3個月內減輕約10公斤,拉肚子症狀反反覆覆,又有血便,直到某次上廁所時昏倒,緊急送醫並做了大腸鏡後,才發現整個大腸都是瀰漫性潰瘍,真正罹患的是潰瘍性結腸炎。

雲端保健室,潰瘍性結腸炎,腸胃發炎,總統病,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圖/翻攝自ETtoday雲端保健室)

雲端保健室,潰瘍性結腸炎,腸胃發炎,總統病,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圖/翻攝自ETtoday雲端保健室)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由於免疫細胞發生錯亂攻擊自身腸道,導致腸道過度及持續性的免疫發炎反應,病灶發炎位置侷限於結腸和直腸,一般會出現左下腹疼痛,只是部分症狀與腸躁症、感冒腸胃炎類似,有些人還會誤以為是痔瘡,導致疾病延誤治療,平均3個多月才被確診。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徵有哪些?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提到,可從5大常見症狀及2大排便習慣來判斷。

李柏賢說,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20~40歲族群,男女比例為1.4~1.6:1,青壯年男性居多,常見5大警示症狀有「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貧血」,一般腸胃型感冒與或腸躁症,不會持續到3個月,也不會帶有血便,尤其腸躁症是一種功能性腸蠕動障礙,和情緒壓力有關,因此有以上症狀發生就要特別注意;另外,潰瘍性結腸炎也會讓排便習慣大改變,出現裡急後重、想拉卻拉不多的「拉不拉多」,或是緊急拉、忍不住的「金吉拉」,此時就要有警覺心。

雲端保健室,潰瘍性結腸炎,腸胃發炎,總統病,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圖/翻攝自ETtoday雲端保健室)

雲端保健室,潰瘍性結腸炎,腸胃發炎,總統病,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圖/翻攝自ETtoday雲端保健室)

罹患潰瘍性結腸炎不只是造成身體不適,連同生活品質也有很大影響,包括美日領袖都深受其擾,已故前日相安倍晋三,生前抱病煎熬50年,嚴重到必需中斷政治工作,兩度辭去首相一職;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弟弟馬文布希,也都飽受久病苦,所以又被稱「總統病」。

儘管近年經過衛教推廣宣導,民眾對於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多認識,但根據資料統計,台灣近14年病友人數增加約5.1倍,每十萬人口就有12名患者,每年新確診個案約350人,其中更有4747人領有重大傷病卡,這群人可能合併其它像是憂鬱等共病。

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快速增加的原因,高醫岡山醫院執行長吳登強說,目前認為與腸道菌叢環境、遺傳基因等有關之外,高油、高糖飲食及生活壓力、感染等環境因素,也是疾病發作的關鍵之一,雖然經由壓力解除或飲食調整,有機會減輕病情,但無法完全根治,還是會再復發。

雲端保健室,潰瘍性結腸炎,腸胃發炎,總統病,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圖/翻攝自ETtoday雲端保健室)

雲端保健室,潰瘍性結腸炎,腸胃發炎,總統病,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圖/翻攝自ETtoday雲端保健室)

李柏賢補充提到,免疫系統攻擊自身腸道,根據侵犯部位及黏膜變化,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兩類,克隆氏症侵犯範圍從整個大腸表面到深層,嚴重可能造成腸阻塞、穿孔、廔管、膿瘍等合併症;潰瘍性結腸炎則是慢性發炎,不斷反覆發作或控制不佳狀態下,併發大腸癌風險會增加3~15%不等。

在臨床案例上,就有一位35歲麵包師傅,診斷潰瘍性結腸炎已有十多年,平時有問題就吃腸胃消炎藥粉,覺得沒事就好,後來因血便就診,檢查後發現大腸癌,並且已轉移到整個腹膜,雖然接受了化療,不幸在兩年後離世。

雲端保健室,潰瘍性結腸炎,腸胃發炎,總統病,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圖/翻攝自ETtoday雲端保健室)

其實只要及早控制好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還是可以回歸到發病前的正常生活,不需過於絕望。目前除了傳統的5-ASA抗發炎藥物、類固醇藥物、免疫調節藥物等治療方式,最新療法是利用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來達到抗發炎效果。李柏賢提到,生物製劑主要分為三種不同作用機轉,分別是:抗介白素12/23製劑、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淋巴球遷徙阻斷劑,以皮下或靜脈注射,施打頻率有2週1次、4週1次、8週1次、12週1次;小分子藥物則是口服使用,雖然方便,但因為是新研發,在療程上,女生必須避孕以及注意感染、帶狀泡疹等風險。

李柏賢提到,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這類新型藥物,是有目標的阻斷發炎細胞,就像標靶治療一樣,以更安全有效的方式治療,而新療法的出現,讓病患手術率可下降一半以上,改善自體免疫腸炎癒後的生活品質,就像美髮師小瑄在生物製劑的幫助下,病情獲得穩定控制,迄今未見復發,前一陣子也結婚生子。不管是傳統三類藥物或新型治療藥物,醫師會依疾病嚴重程度決定用藥,給予適當治療,再配合後續追蹤,減少疾病帶來的不便,幫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