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味、發癢、紅腫灼熱...常見「3種陰道炎類型」。(圖/達志示意圖)
文/微笑藥師
陰道炎是女性很常見的疾病,不只是悶熱的夏天易感染,冬天穿太多,也可能因過悶引發陰道炎。微笑想簡單分享女性陰道炎病因及治療。
引起陰道炎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因為感染、陰道酸鹼值變化或是菌叢改善,而最常見的陰道炎類型有三種,細菌性陰道炎(Bacterial vaginosis)占陰道炎總比例40-50%、念珠菌陰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占20-25%、滴蟲感染陰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15-20%。雖然陰道炎一般都可以投藥治癒,但若是沒有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反而可能導致治療失敗並反覆發生。
但不少女性民眾只要陰道分泌物異常,就立即自行購買陰道塞劑(通常為抗黴菌成分ex.Clotrimazole、Nystatin),其實這是個錯誤作法。建議民眾先行判斷可能的致病原因為何,從尋求正確的治療才是上策,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1.細菌性陰道炎
經常性的陰道灌洗、使用含芳香劑的女性衛生用品、月經和性行為等,都可能改變陰道正常的酸鹼值,導致病菌過度生長(尤其是厭氧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而誘發細菌性陰道炎,這些改變菌種的代謝產物會使陰道分泌物酸鹼值增加,PH值超過4.5。
約50~75%的病人無症狀不需治療,若有症狀者,會發現均勻、不黏稠、灰白色的陰道分泌物,帶有魚腥味,尤其是在月經期間或性行為後更明顯,少部分人會有輕微外陰部搔癢和刺激感、解尿疼痛及性交疼痛。若治療不完全可能會伴隨嚴重後遺症,例如子宮頸炎、骨盆腔發炎及早產等。
2.念珠菌陰道炎
大部分病原為白色念珠菌,常見症狀是陰道或外陰部極度搔癢、外陰部丘疹膿泡狀的皮膚炎、陰道紅腫出血、排尿或行房伴隨灼熱感、小便疼痛或頻尿,以及出現白色、濃稠、似乳酪狀或豆腐渣樣的陰道分泌物。
糖尿病人、長期使用抗生素、懷孕、服用高劑量避孕藥、常穿緊身褲與合成纖維衣物,以及濫用陰道灌洗液等生活習慣,都會增加感染風險。陰道念珠菌感染易復發,有少部分甚至變為慢性感染,所以治療時切忌不按療程自行停藥而增加後續治療的難度。
3.滴蟲感染陰道炎
是由一種稱為滴蟲的單細胞寄生蟲感染所致,典型症狀為大量難聞的黃綠色陰道分泌物,稀薄帶有泡沫,強烈的外陰部搔癢、紅腫、燒灼與性交痛,解尿不適或頻尿等下泌尿道感染症狀。
但有20~50%受感染的婦女沒有症狀,不過因為陰道滴蟲感染為性傳染病且常與細菌性陰道炎和其他性傳染病同時發生,所以即使無症狀,患者也必須接受治療並篩檢其他性傳染病。至於男方通常無症狀,但也需要接受完整治療與追蹤,否則又會因為交互感染而使陰道炎復發。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