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鴻升到郭瑤琪⋯主動脈剝離奪命快狠準 醫:一爆50%無法救回

劉邠如、張琦珍/台北報導

交通部前部長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驟逝,引發社會對這項致命疾病的高度關注。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兼行政副院長袁明琦醫師表示,主動脈剝離來得又急又快,「送到醫院的話大概就是50%的機會可以存活;你不送的話,大概機會都不會有。」袁明琦強調,主動脈剝離的黃金搶救期非常短,手術本身風險極高、也極為困難,「是非常可怕的一種病。」

袁明琦解釋,主動脈是心臟打出血液後經過的第一條大血管,「我形容成像一個問號,它有升主動脈、主動脈弓跟降主動脈」,在每個轉彎點都承受很大的壓力。「如果你血壓很高,或者是經常有動脈硬化,在那幾個轉折點的地方就容易造成脆弱點,壓力一大,血管就會撕裂開來。」


▲▼郭瑤琪。(圖/資料照)
▲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而離世。(圖/資料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動脈剝離依撕裂方向分為A型與B型,袁明琦指出:「A型就是往心臟這邊撕裂過來,B型就是往背後跟腰部那邊撕裂過去。」「我們認為A型是最可怕,因為它會造成心臟瞬間的撕裂,造成心肌梗塞或心臟瓣膜的缺損,會有致命性的傷害。」

至於致命性有多高?根據袁明琦說法,「送到醫院的話大概就是50%的機會可以存活;你不送的話,大概機會都不會有」,尤其是A型剝離,「如果你沒有好好去治療,大概致命性是非常非常高。」

袁明琦指出,主動脈剝離手術本身風險也極高,「我們需要把身體上所有的血液循環都要停止下來,而且必須要把整個身體從攝氏36度降到18度左右。」手術過程中,還要注意腦部血液循環,「如果沒有顧到腦部循環,就算手術做得再好,也有可能會變成植物人。」

袁明琦提醒高危險族群預防的重要性,他指出,首先要掌握自己可能發生主動脈剝離的因素,「你有沒有家族史?有沒有三高?抽不抽菸?生活作息有沒有壓力很大?」他提醒,在上述因素緊繃的情況下,自律神經比較亢奮、血管就容易受刺激,都會增加發生風險,因此平常要做健康檢查,注意有沒有動脈硬化情形。

此外,溫差變化與血壓波動也不能忽視。「冷熱之間的交叉對身體是個很大的挑戰,是一種挑釁。」「血壓是它最主要的原因,多半都是壓力太大,導致血管突然間衝撞掉,然後破裂。」
最後,袁明琦呼籲:「總是預防勝於治療。希望它不要發生,發生的話要緊急就醫,這是唯一的機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