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薪資引議!專家:數據主要來自2地方「不代表固定月薪」

▲▼急診壅塞,送醫,119,急救,緊急醫療,傷患,病患,轉院,醫療能量,醫護人員,醫療量能,醫療照護,醫院,醫事人員,護理師,重症病患,空床率,老年人,老人家,長者,長照,護理人員短缺,病床,等床,健保給付。(圖/記者李毓康攝)

▲近期護理人員薪資問題引發社會關注。(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近期護理人員薪資問題引發社會關注,台灣醫務管理學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發布聯合聲明,強調有關薪資數據來源與差異爭議,是不同調查來源的數據差異,目前護理人員薪資數據主要來自「勞動部職類別薪資調查」、「衛福部醫院護理服務量調查」,調查對象、範圍及薪資構成不同,因此在解讀時應充分考量。

台灣醫務管理醫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衛福部提供的平台,由醫院自行登錄的護理人員平均薪資,包含經常性薪資(如本薪、專業加給等),以及非經常性薪資(如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等),這些數據的發布是提供護理人員求職時參考,並不代表每位護理人員的固定月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有關薪資數據來源與差異爭議,還有一原因是不同調查來源數據差異,目前護理人員薪資數據主要來自兩個不同的調查來源,第一是「勞動部職類別薪資調查」,該調查僅計算經常性薪資,針對全國各行業護理人員,顯示醫療保健業護理人員平均月薪約為49,880元,年薪約72.2萬元。

第二是「衛福部醫院護理服務量調查」,包含非經常性薪資,針對各醫院護理人員顯示護理人員平均月薪約為60,456元,年薪平均為72.5萬元。這兩組數據的差異,主要來自調查對象、範圍及薪資構成不同。

洪子仁呼籲,社會各界在解讀護理人員薪資數據時,應注意「理解薪資構成」、「關注薪資調查方法」、「尊重護理人員的專業與付出」,在政府資源有限下,對於護理人員執業獎勵措施的分配,期許政府未來能循序漸進,持續回應醫護人員職場需求,提出更多優化措施方案。

對整體醫療環境而言,洪子仁也強調,足夠的護理人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推動新護病比的關鍵即為積極留才和攬才,如何提昇就業吸引力,除了醫院應強化薪資待遇之外,盼政府也要多給獎勵措施,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到6%以上,保障健保點值0.95以上,強化醫療機構經營韌性。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