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兒童每增加1小時螢幕使用時間,就可能讓近視風險增加。(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人一天的螢幕使用時間高達7小時,名列全球第15名。現代父母也常見「平板育兒」,不過這種專屬於數位時代的教養方式,反而傷害視力健康,甚至影響發育與認知能力。研究發現,每增加1小時的螢幕使用時間,近視的風險就增加2成。
統計指出,台灣18~24歲者近視率已高達73%,近期一項研究發現,每增加1小時的螢幕使用時間,近視風險就會增加,若是超過4小時,近視更有可能急遽加深。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孫涵瑛副教授指出,尤其針對發育中的兒童,由於度數尚未固定,更有可能在其成長過程中持續增加度數,讓孩子演變成高度近視,成為近視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
此外,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也指出,如兒童過度使用螢幕,可能對於其感覺、動作、發展和學業成績等產生負面影響,如於早期發育時接觸螢幕,則可能導致晚年認知能力和學業成績下降,另外包含語言發展、情緒發展、肥胖、睡眠障礙、憂鬱和焦慮等,可能也與長時間使用螢幕有關,並阻礙兒童的社交和情緒能力發展。
孫涵瑛說,現代人對於智慧型裝置的高度黏著性,儼然成為視力及兒童發展的隱憂之一,因此家長對於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需謹慎控制,除了讓眼睛充分休息,也要時刻留意近視度數的加深與否,避免「惡視力」悄悄找上門。
另外,近視率居高不下,許多民眾更因此對於眼鏡寸步不離,而近視後是否能看得清楚及舒適,關鍵在於度數正確、品質良好的鏡片。但根據近期醫療媒體針對台灣民眾視力保健行為的調查指出,高達8成的民眾曾在配新鏡片後,有頭暈、噁心等不適狀況發生。
孫涵瑛表示,配鏡不當確實有可能讓身體出現不適現象,像是度數不足導致眼睛看不清楚,不僅會危害視力,還可能進一步造成噁心、沒食慾、視覺模糊等症狀,因此建議民眾在配眼鏡時,要特別留意配戴狀況,之後若有任何配戴問題,一定要盡快尋求幫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