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醫院急診室壅塞是老問題,但今年特別嚴重。(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台灣近期各醫院急診室「嚴重」壅塞,引發全國關注。新光醫院急診室主任張志華受訪時直言,今年比較嚴重主要是「供需失衡」,全國護理師不足,只要能落實分級醫療,壅塞問題就能解決一大部分,但他也直言,「台灣從沒落實分級醫療過」,最有效的是「輕症」病人到急救責任醫院先自費,事後再拿單據跟健保署申報核銷,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張志華說,急診塞爆這是老問題了,但今年比較嚴重,北部春節期間壅塞是常態,但今年比較特別是連中南部急診室都發生,主要是今年供應部分受到很大打擊,就是「全國性護理師不足」,病房關閉很多,很多要住院的病人不得已在急診室待床,然後急診又受流感和諾羅病毒肆虐,加上過年後也有護理師離職潮。供需嚴重失衡。
在解決方面,他也坦言,解決怎麼講都不難,重點在落實,台灣從來沒有落實分級醫療,但只要落實分級醫療就能解決一大部分,第一是輕症本來就不該直接跑到醫學中心就醫,第二是住院也沒有落實分級醫療,台灣醫療現在面臨嚴重病人沒辦法上轉、輕症沒辦法下轉的困境。
張志華說,落實還是要看誰在分配資源,健保是台灣唯一獨大保險,當然是健保要落實,資源分配就是落實最重要的根本,「至少急救責任醫院護理師的薪資要比基層的高,不然怎麼留得住人?」另外就是就診的分級醫療,不要跳過基層,直接到急救責任醫院,也要讓重症能夠上轉、輕症能夠下轉。
而他也特別提到,現在台灣就醫都沒有門檻,民眾當然選大醫院先看,分級醫療是政府該落實的,「但現在的收費差異不痛不癢,」最有效的是「輕症」病人到急救責任醫院就醫,應該先自費,事後再拿單據跟健保書申報核銷,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