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鹽番茄汁助消水腫、還能護心! 研究:每天1杯改善高血壓、降血脂


文/華人健康網

高血壓是不容小覷的隱形殺手!高血壓已非高齡者的專利,高血壓、高血脂均會導致慢性血管內皮損傷,可能會造成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甚至可能突然猝死。究竟日常中有無簡單的方法可以改善高血壓呢?近期有一項來自日本的研究指出,每天喝1杯番茄汁,可以幫助降低血壓,並同時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

高血壓、高血脂均會損傷血管內皮,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高血壓初期,可能會有頭痛、頭暈、失眠、噁心感等症狀,此外,高血壓常見的可怕併發症包括心臟衰竭、冠心病、腦中風或腎衰竭等,有致命的風險;而高血脂則可能因為血管內皮累積過多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斑塊堆積在血管內壁,導致粥狀動脈硬化,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

高血壓的形成與日常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一般除了建議高血壓患者減少日常中鹽分的攝取之外,也建議適量攝取富含鉀的飲食,來幫助身體排鹽、擴張血管以降低血管負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究竟,我們是否能真的能夠藉由攝取一些富含鉀的食物,藉以幫助排除體內過多的鈉,達到降血壓的效果呢?

研究:每日攝取適量無鹽番茄汁,幫助改善血壓、降血脂

根據英國《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報導,一項來自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女性衛生系(Department of Women's Health, 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的寺直昌一教授(Dr. Masakazu Terauchi)及其研究團隊所進行,並發表在《食品科學與營養》期刊(Food Science &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攝取適量的無鹽番茄汁,可以幫助改善收縮壓和舒張壓,並幫助降低血清中的低密度膽固醇(LDL)。

高血壓、高血脂均會損傷血管內皮,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高血壓、高血脂均會損傷血管內皮,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研究:每日攝取適量無鹽番茄汁,幫助改善血壓、降血脂。

研究:每日攝取適量無鹽番茄汁,幫助改善血壓、降血脂。

研究是以481名包含年齡介於21-74歲的184名男性及297名女性,且居住於日本栗山市的居民為受試者,所有受試者經接受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規定,在醫療機構內做體格檢查後,發現其中有94名受試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前期或高血壓;還有127人被診斷為高血脂。

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為期一年的時間中,記錄受試者每天攝取無鹽番茄汁的毫升數,以及受試者在實驗前後的收縮壓、舒張壓和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LDL)數值,以利於比較結果。

首先,研究人員觀察在所有受試者當中,被診斷為高血壓前期或高血壓,卻還未經藥物治療的共94名患者,每天攝取約200毫升左右的無鹽番茄汁經一年後的血壓數值變化,發現其血管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顯著下降(收縮壓從141.2mmHg到137mmHg,舒張壓從83.3mmHg到80.9mmHg)。

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在實驗前被診斷為高膽固醇血症,但未經治療的127人,每天攝取無鹽番茄汁,經過一年之後,其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也有明顯降低(從155.0mg / dl 到149.9mg / dl)的現象。

每100克番茄約含237毫克的鉀,是富含鉀離子的食物,而鉀有助於消除鈉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每100克番茄約含237毫克的鉀,是富含鉀離子的食物,而鉀有助於消除鈉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根據日本的診斷標準,定義血壓正常為收縮壓(SBP)<130 mmHg和舒張壓(DBP)<85 mmHg;高血壓前期為收縮壓(SBP)130-139 mmHg,舒張壓(DBP) 85-89 mmHg;高LDL膽固醇血症為(LDL-C≥140mg / dl)。

番茄含豐富鉀離子,能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的鈉,有助降血壓

那麼,為何攝取適量番茄汁能夠幫助降低血壓值呢?對此,英國《每日快報》提到,由於每100克番茄約含237毫克的鉀,是富含鉀離子的食物,而鉀有助於消除鈉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通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減少鹽分(鈉鹽)的攝取,因為過量的鈉會使身體中的水分失衡,導致過多水分進入血管中,增加血液的量,也加重心臟的負擔。另外,番茄還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幫助人體透過尿液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此外,英國《每日快報》也提到,想要改善血壓值,除了可以在日常適度攝取無鹽番茄汁之外,由於咖啡、茶、可樂或能量飲料中都含有可能會導致血壓值在短期內升高的咖啡因,所以身體如果有高血壓的情形,也須注意避免喝太多含有咖啡因的飲料。除了咖啡因飲料之外,大量的酒精也會導致血壓值劇烈上升,因此,酒精也是高血壓患者必須要忌口的飲料。

推薦閱讀:吃鮭魚可幫助燃燒腹部脂肪?研究:DHA助降內臟脂肪,逆轉脂肪肝

關鍵字: 華人健康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