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產品普及後,玩手遊是不少人的興趣,但恐衍生出「網路遊戲障礙症」。(圖/免費圖庫)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一名高二學生安安(化名)從上高中後就沈迷網路遊戲,放學後或假日幾乎人機不離身,上床睡覺前還要打手遊,不但影響到課業,連性情都大變,對父母怒目相視、口出穢言,父母緊急帶去就醫,最後確診「網路遊戲障礙症」。醫師提醒,網路遊戲障礙症已被WHO納入精神疾病,一定要特別留意。
收治該病例的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指出,該名學生玩手遊玩到上學遲到、上課睡覺、打盹,被老師責罵後,就開始翹課,父母接到學校通知,開始管制他玩遊戲時間,引起他情緒失控且拒絕溝通,最後連使用斷網和沒收手機等方式都不見效,家長擔心孩子精神疾病,才趕緊帶來求診。
人手一機已經成現代人生活趨勢,但過度依賴或沈迷也會造成許多後遺症。楊聰財說,世界衛生組織在2018年6月底正式宣佈將「網路遊戲障礙症」納入精神疾病,原因就是這個疾病不但影響個人身心健康,也會衍生出家庭及人際關係衝突,嚴重可能造成社會安全隱憂。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圖/記者趙于婷攝)
但該症要確診此病非常不易,需要有長達一年的症狀表現,很容易被輕忽。楊聰財進一步說明,臨床除了觀察患者對上網打遊戲的依賴程度外,造成「日常活動優先順序」產生變化也是重要指標,也就是患者明明知道過度依賴網路遊戲是不好的,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甚至合併專注力下降、情緒易怒、憂鬱及焦慮、睡眠不足及家庭人際互動衝突等問題。
對於「網路遊戲障礙症」患者的治療,除了視生理功能進行藥物治療外,也會合併認知行為治療,讓患者了解應該扮演的社會角色及分析情緒失控來源,並協助患者學習時間管理(Time)、情緒管理(Emotion)及聯盟管理(Alliance)等技巧,簡稱「TEA管控原則」。
此外,也會誘導他尋找替代的興趣,例出外走走、跟朋友聊天或聽音樂等,或透過家庭心理會談共同面對問題及了解彼此想法,指導家長溝通技巧,多使用三明治表達法「肯定」、「提醒」、「鼓勵」,提升親子溝通效果。
楊聰財提醒,臨床上觀察到不只是孩子在網路遊戲出現過度依賴問題,近來網路社群、論壇及大量免費影片和戲劇也讓社會大眾的依賴性愈來愈高,尤其接下來是寒假及春節,除了要注意家中青少年使用網路遊戲的時間外,上班族也不要一直上網,盡量抽空外出走走或培養戶外活動興趣,避免現代3C文明病上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