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高溫足不出戶「只待冷氣房」 流不出汗就糟了!

圖/陳德信 文/康健網站編輯

正值五月天,大台北連續幾天飆出攝氏36、37度高溫,整個白天只想待在冷氣房?!「現代人多在冷氣房工作,這會造成全身的毛細孔收縮,不易流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葉家豪說,這可能讓頭腦昏沉、容易中暑。

流汗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人體調控體溫,」台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治醫師王培寧說。人是恆溫的動物,當外界氣溫升高,熱的感覺會傳到大腦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再督促汗腺排汗,以排除多餘的熱能。除了調節體溫,也有人認為汗腺是人的「第二個腎臟」。

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楊麗珍說,汗的成分大多是水,其餘則是氯化鈉、乳酸、鉀、鈣、尿素、氨(俗稱阿摩尼亞)、胺基酸,以及很好的抗菌肽,這些物質都會從汗液中排除,促進新陳代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楊麗珍也提到,長時間待在相同溫度的室內環境加上少運動,汗腺會漸漸縮小,不易排汗。

排不出汗,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影響?

合併感冒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葉家豪舉例,假設一個人長期待在攝氏26度左右的室內環境,很少接觸不同溫度的場所,一下子到戶外高溫濕熱的地方活動,還來不及適應溫差,就可能生病。「因為毛細孔受寒邪而收縮、失常,導致不容易排汗,人體對溫度的調控能力會下降。」

合併中暑和胃腸不舒服

中醫診所院長黃宗斌補充:「病人通常來會說好像中暑、不舒服、肩頸僵硬、口乾等,有些人會出現腸胃不適、胃口不好,」因正常的汗受到陽氣蒸騰後,會經由體表的毛細孔排出;但天氣熱時,許多人會攝取較多生冷飲食,造成身體的寒濕無法代謝、陽氣沒辦法升發,就容易倦怠、排不出汗。

3種訓練恢復排汗功能

1.運動

想培養身體對熱的適應能力,可藉由運動或出入不同溫度的場所,大約7~14天汗腺就會回復正常的功能,或是減少冷氣的使用率,不要把溫度調低於攝氏26度。

2.飲食

楊麗珍建議,吃生薑、新鮮的蒜頭、咖哩、辣椒等都是很好的抗氧化劑,適量攝取能幫人體排汗。但葉家豪提醒,辛辣食物刺激性高,並非每個人的體質都適合,在湯或菜裡加一點生薑還是比吃辛辣食物來得溫和;黃宗斌則建議多補充水分,可先諮詢中醫師是否適合食用清暑益氣湯。

3.穴位按摩

建議可按後頭部的風池穴,再搭配手部的合谷穴。葉家豪說,流汗太多可以藉由這樣的穴位按摩減少排汗;當發不出汗時,也可以透過按摩讓毛細孔正常開闔與排汗。

延伸閱讀:

從「出汗」部位、時間看身體異常徵兆!

記憶力變差、心情低落 當心身體缺水

計算流汗率!跑者「補水」技巧大公開

天天大爆汗,該不該喝運動飲料?先看完這3迷思

中暑有分「陰、陽」 刮痧只能治後者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關鍵字: 康健雜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