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1981年以後生?研究:Y世代完美主義多 易引憂鬱、焦慮

▲大學生,留學,留學生,大學,學生,情侶,男大生,女大生(圖/達志/示意圖)

▲Y世代年輕人比較追求完美?圖為大學生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14日表示,根據一項最新國際研究指出,Y世代年輕人(約1981年後出生)比較擁有追求完美的特性,焦慮與憂鬱情緒表現比上個世代要高。分析可能是網路使用普遍、易於接收多元資料的環境進而影響到年輕人的價值判斷,建議應該察覺自我,修正調整自我對完美的標準。

該研究由巴斯大學和約克聖約翰大學的研究者進行,分析41,641名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大學生資料,以「多維完美主義量表」(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包含三種型態的完美主義-自我面向(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社會面向(認為他人對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其他面向(給予他人不合理的標準)進行評估,測量跨世代1989年至2016年間對完美主義的傾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發現,在三種完美主義型態的得分中,較年輕的大學生皆比前幾世代的學生高,平均上升幅度為自我面向10%、社會面向32%、其他面向16%。資料也顯示,在1976年的族群中,大約一半的高中畢業生打算進大學。到了2008年,百分之80以上的高中畢業生希望能獲得大學學位。這些結果顯示,近代大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期望較高,可能是導致近年來年輕人罹患精神疾病人數攀高的原因。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Y世代年輕人在三個完美主義面向得分都高於前個世代,社會面向甚至上升了32%,顯示社會環境的集體氛圍所造成的壓力增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說明,一般人往往認為自我要求完美的個性很好,有助於學業和工作。但越來越多心理學研究發現,不僅社會面向和其他面向的完美主義不利於心理健康,自我面向亦是如此,並且和憂鬱、焦慮、厭食等心理問題有顯著相關。

葉雅馨分析,Y世代青年常會認為一定要達到高標準,例如沒有唸到特定大學、特定職業就覺得自己不夠好,另外又處於網路盛行世代,可能在社群網路互動常見到多元的資訊,缺乏實際人際互動,所見所聞和事實有很大的落差,易誤以為標準如虛擬世界所見,生活中又被隨處可見的品牌廣告行銷影響,使得他們認為擁有那些才是好的,為滿足物質慾望而追求更高的收入,無形中給自己增添莫大壓力。

葉雅馨建議,無論是學校或社會專業協助機構,應先幫助Y世代年輕人察覺自我,進而能夠修正調整自我對完美的標準,在教育中應多鼓勵孩子欣賞自己的優點,不論是想法、外貌、個性等,從中找到自我的獨特性與角色定位,將有助於Y世代青年減緩焦慮及憂鬱,重拾快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