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雲

喪屍煙彈濫用1年增百倍 醫界還原首例個案發作始末

▲▼員警一把將其從拽下車壓制在地,查獲喪屍煙彈。(圖/桃園警分局提供)

▲警方持續查獲喪屍煙彈,但濫用情形仍無緩解跡象。(圖/桃園警分局提供)

記者邱俊吉/台北報導

毒品「喪屍煙彈」這2年的濫用出現爆炸性成長,去年全台查獲的相關非尿液檢體逾1200件創新高,今年變本加厲,僅1到4月便已超過1600件。醫界日前首度披露一名受害者就診情形,個案當時的狀況令家人、醫師都不解,而如今各界雖對喪屍煙彈的毒害較為清楚,但它帶來的威脅,仍無緩解跡象。

喪屍煙彈是毒品「依托咪酯」(etomidate)俗稱,去年8月才被公告列為三級毒品,同年11月再被公告為二級毒品,升級速度之快,堪稱史無前例,而政府機關之所以加快管制腳步,主因是濫用情形嚴重,根據食藥署統計涉嫌毒品及管制藥品案的非尿液檢體紀錄, 喪屍煙彈在2023年僅查獲13件,2024年卻像坐直升機般衝到1252件,而今年光是第一季便有917件,到4月累計已達1676件,顯示濫用有增無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9歲男駕車自撞側翻 車內驚現「喪屍煙彈」。(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一名男子自駕翻車,結果車內驚現喪屍煙彈。(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是台灣成癮防治重鎮,收治許多喪屍煙彈受害個案,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陳奇說,在2023年,全台醫院幾乎沒有收到任何案例,但最近1年光是松德院區便收治數十例,其他大型醫院的急、門診也陸續發現相關個案,濫用情形確實嚴峻。

針對喪屍煙彈毒害,陳奇說明,其原為臨床麻醉用藥,可對大腦產生抑制性的效果,同時減低衝動控制能力,其負面作用包括衝動增加、躁動、肌肉抽動,甚至有攻擊或自殺行為,且會引發腎上腺功能低下、內分泌失調、呼吸抑制、呼吸衰竭、神經受損等問題。

▲▼北市忠孝橋連環撞!恐怖男吸「喪屍煙彈」一路刷卡 3車慘遭追撞。(圖/記者邱中岳翻攝)

▲北市忠孝橋連環撞車,肇因是男子吸食喪屍煙彈後駕駛失控。(圖/記者邱中岳翻攝)

陳奇也說,依托咪酯起初不在加強管制名單中,且可經電子煙吸入,加上電子煙又有酷、帥的假象包裝,使得誤用案例快速增加,部分患者吸入後情緒失控、劇烈暴走,甚至連親人也攻擊,讓醫師、警方均感震驚,而他在2024年初協助的個案,則為台灣首度發表在國際期刊的毒害案例。

當時社會、醫界對於喪屍煙彈認識極有限,故該名個案就醫時,一度使醫療團隊感到困惑。陳奇回憶,該患者約20歲,有穩定工作,但休假在家期間,只是吸了一會兒電子煙,便突然出現劇烈的情緒、行為變化,不僅持刀威脅家人,還聲稱要跳樓,甚至與到場處理的警察發生肢體衝突,最後由警方強制送醫。

陳奇表示,該個案首次到急診時,因症狀短暫且快速恢復,加上毒品尿檢如大麻、安非他命等均呈陰性,故醫療團隊未發現與毒品有關,但患者不久後再度來急診,且症狀類似,團隊才察覺有異,立刻展開討論,並調出低溫保存的尿液樣本,由台大醫院檢驗,終於證實元凶是依托咪酯。

此個案除揭開台灣醫界對抗喪屍煙彈的序幕,醫療團隊也決定將個案情形完整撰寫,希望這篇東亞首份依托咪酯相關毒害報告,能協助更多醫師辨識潛在威脅。

針對這名患者,陳奇指出,他當時自稱對電子煙含有哪些成分毫不知情,只是一般購買使用,可見相關產品成分混亂,又缺乏標示,風險實在太高。

陳奇提醒,許多民眾誤信電子煙比紙菸安全,卻不知其成分混雜且來源不明,若含有依托咪酯等危險物質,使用後恐自傷、傷人,故切勿輕信賣家說法,一旦用後出現異常反應,應儘速就醫,以降低成癮、傷害風險。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