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雲

從戰後的塔利班到血荒的產房 長庚女麻醫在生命極限中找初心

▲▼  林昇誼醫師           。(圖/林昇誼提供)

▲林昇誼醫師在阿富汗的創傷中心與當地醫療團隊合作,處理車禍、槍傷、炸傷等患者。(圖/林昇誼提供)

記者邱俊吉/台北報導

國內醫護人力短缺,環境高壓,卻有醫師選擇更高壓的無國界醫生挑戰自我,例如林口長庚醫院心臟麻醉科主治醫師林昇誼。2年間走過塔利班掌政的阿富汗,及瘧疾橫行的獅子山共和國,她在設備貧乏、文化衝突且命懸一線的醫療現場打拚,雖身心俱疲,卻認為這些真實救命的感受非常珍貴,有助她找回習醫初心。

台灣醫師投入無國界醫生者不多,女性麻醉科醫師更少,林昇誼是罕見特例。在位於北市民權東路的無國界醫生辦公室,曬得黝黑的她,淡淡提到參與無國界醫生的緣起,她笑說,高中時受好友影響,很早埋下投入國際醫療的種子,而走入麻醉科,則是因不愛門診與查房,但仍偏好動手操作,也想到相較於其他專科,麻醉在無國界醫生的任務需求大,於是選擇麻醉領域,一路到現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2024年,林昇誼前往中東阿富汗北部省分昆杜茲的創傷中心,她說,外界對當地印象多半停留在戰亂、恐怖主義,但近年社會氛圍其實已較平靜,不過文化、宗教相關規範仍使她印象深刻,例如女醫師需遵守當地服裝規定,不能與男性同席而坐,晨會、婚禮、醫療現場等均嚴格區隔男女。

儘管無國界醫生相對可自由運作,醫療資源仍相當匱乏。林昇誼談到,當地物資短缺是常態,包括鎮靜藥、升壓劑、肌肉鬆弛劑等,全都可能臨時斷貨,甚至連基本的電解質檢驗都可能要等上1天。

林昇誼回憶,某次治療一名從樹上摔下的年輕人,因意識改變,研判合併腦出血,卻無器材可做CT檢查,只能移到加護病房觀察,沒辦法進一步處理,最終轉安寧,3天後就走了,讓她深感衝擊,也更珍惜台灣資源。

結束阿富汗任務後,林昇誼前往西非獅子山,在婦幼醫院支援產科和新生兒加護。她說,與阿富汗相比,當地對女性較開放,可上街自由行走、與男性交談,但醫療環境仍惡劣,且瘧疾、拉薩熱等熱帶疾病流行,加上2014年伊波拉疫情造成醫療體系崩解,導致醫護人力出現世代斷層,新進醫師多半缺乏完整訓練。

林昇誼觀察到,獅子山有不少孕婦因瘧疾導致重度貧血,血紅素數值常低於5,但血庫存量不足,只能勉強輸到「能撐住就好」,這在台灣醫療體系根本無法想像;她也說,當地醫護人員對於生理徵象的反應較慢,例如「病人心跳異常要快量血壓」等基本動作,在現場竟也常忽略。

▲▼  林昇誼醫師           。(圖/林昇誼提供)

▲林昇誼與一名獅子山麻醉護理師剛結束一台高度挑戰的緊急剖腹產,於術後恢復室合影 。(圖/林昇誼提供)

這2趟任務下來,林昇誼對生命與制度的理解有深刻轉變,她說,國人有時會將醫療資源視為理所當然,世上卻有許多人連檢查、用藥的選擇權都沒有,參與無國界醫生不只是救人,也是反思,「希望大家都能懂,不是所有的便利都是應該的」。

對於是否鼓勵年輕醫師投入無國界醫生,林昇誼說,她願意提供申請、任務經驗等協助,不會刻意勸說,但認為只要想做就做得到,例如她在無國界醫生結識的一位韓國女醫師,孩子才6歲,仍毅然投入任務,理由是以身作則,讓小孩見證媽媽「執行」的力量。

如此遠行他鄉,帶給林昇誼的不是感動故事,而是一個接一個難以忽視的現實,不可控,不舒適,不得不退讓,但她說,正是有諸多不便,更能突顯值得,前往醫療欠缺的異國雖有風險,但她仍規劃今年10月後再次參與任務,未設定特定地點,只希望能再次到「真正需要我的地方」。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