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過水痘就有可能得帶狀疱疹?疼痛指數堪比生孩 醫公開預防撇步

▲▼帶狀疱疹,皮蛇,免疫力,疫苗。(圖/翻攝自PIXABAY)

▲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則可以及早諮詢醫師意見、預防帶狀疱疹。(圖/翻攝自Pexels)

記者張惠媛/綜合報導

你聽過「皮蛇」嗎?皮蛇的正確名稱為「帶狀疱疹」,伴隨而來的劇烈疼痛也令人聞風喪膽,而衛福部疾管署研究指出,台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約32%,也就是說,每個人終其一生恐有1/3機率罹患該病症,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就表示,高齡、免疫力不全、慢性病病人等為高風險族群,除此之外,生活作息不正常也是罹患帶狀疱疹的一大因素,且初期症狀並無明顯病徵,讓帶狀疱疹的診斷與治療格外棘手。

皮蛇上身難診斷,疼痛指數飆高堪比生孩子!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說明,其實帶狀疱疹是由病毒引起,而這個病毒與水痘病毒相同,大部分人小時候都得過水痘,就算水痘已經痊癒,病毒還是會潛伏在體內神經節中,大部分時間都能與之和平共處,不過一旦免疫力降低,病毒就會伺機而動,「一開始在疱疹出現之前,患者都會有感冒症狀,會覺得疲倦、頭痛、皮膚搔癢,這時候因為沒有疱疹出現,所以是診斷不出來的,必須等到有小紅疹或是小水泡出現之後,才可以正確診斷。」李洮俊理事長進一步提醒,「發現自已有出現水泡、紅疹的時候,就應該要有警覺,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避免壓力累積,以免帶狀疱疹症狀加重。」

罹患帶狀疱疹到底有什麼感覺?「聽患者的自述,嚴重的帶狀疱疹,疼痛指數堪比生小孩的程度,尤其因為這種痛是神經痛、是持續性的,所以帶給病人相當大的困擾,也會影響生活。」李洮俊理事長分享,帶狀疱疹的病毒屬侵犯神經的類型,好發區域並無特定部位,痊癒後雖然紅疹會消失,但有10%~15%的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疼痛,也就是疱疹後神經痛,疼痛位置與帶狀疱疹發病的位置相同。」

▲▼帶狀疱疹,皮蛇,免疫力,疫苗。(圖/翻攝自123RF)

▲發現自己有出現水泡、紅疹的時候,就應該要有警覺,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避免壓力累積。(圖/翻攝自123RF)

為什麼會得帶狀疱疹?醫:免疫力是關鍵

而一般民間說法常聽到「皮蛇如果繞身體一圈就會死亡」,針對這個傳言,李洮俊理事長笑說這其實是較無科學根據的迷思,他解釋:「帶狀疱疹發病位置會侷限在神經的分布,因此是區域性的,而皮蛇繞一圈這樣的說法其實表示患者的免疫力可能非常差、體質不好,所以才會嚴重發作,導致發病區域較廣,而這也代表患者體質虛弱,風險當然提高。」

由於帶狀疱疹的成因與免疫力息息相關,李洮俊理事長指出,免疫力不全、新冠肺炎重症、或本身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氣喘⋯⋯等症狀的患者,以及50歲以上的人,還有生活作息不正常、生活習慣不佳的人皆屬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需特別留意,且得過帶狀疱疹並非就能免疫,反而表示免疫力有所缺陷,復發機率仍高。

▲▼帶狀疱疹,皮蛇,免疫力,疫苗。(圖/醫師李洮俊提供)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籲勿聽信偏方治療,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建議注意維持良好生活作息、養成運動習慣、亦可考慮接種疫苗。(圖/醫師李洮俊提供)

醫籲勿聽信偏方治療,高風險族群及早預防

身為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表示,糖尿病也是國人盛行率高的慢性疾病,自己曾經碰過糖尿病患者感染帶狀疱疹,但由於年紀較大、血糖控制不佳,造成極大痛苦,「其實像糖尿病患者感染帶狀疱疹,治療方式就是要先控制血糖,進而增強免疫力,並無特殊藥物,如果成效不彰,就會轉診神經專科醫師進行專業的神經痛治療。」李洮俊理事長更說自己也聽過民俗療法「砍皮蛇」,「有點類似收驚,在患者身上比劃,作勢斬斷皮蛇,然後可能會有一些偏方草藥,但這都無法對治療帶狀疱疹有所幫助。」李洮俊理事長提醒患者,如果罹患帶狀疱疹,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免症狀惡化。

對於帶狀疱疹的預防,李洮俊理事長建議民眾需增強免疫力、維持正常作息,高風險族群也可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利用疫苗增強免疫力、並能有效預防帶狀疱疹,人人都想預防皮蛇上身,顧好免疫力、及早預防是關鍵!

NP-TW-HZU-ADVR-230005| Date of preparation: Mar 2023
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