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雲

小旅行可延緩失智 馬偕攜手淡水古蹟博物館打造「社會處方箋」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等人率馬偕淡水北海岸社區長照機構長者一起走向戶外。(圖/馬偕醫院提供)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等人率馬偕淡水北海岸社區長照機構長者一起走向戶外。(圖/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延緩患者從失憶失智到失能,安排小旅行、逛古蹟等「社會處方」非常重要!著重於此,馬偕醫院今(17)日宣布攜手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幫助失智症患者以「觀光人文、手作治療、懷舊治療」等三大面向,打造失智照護友善環境,試著把記憶留下,增加患者的生活品質。

失智友善照護要集結各方資源的努力與共識,馬偕紀念醫院與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日前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正式對外宣告跨界打造失智友善文化場域,未來收托長者可持醫師開立的處方箋免費參觀11座古蹟,若完成指定體驗活動還可再獲紀念小物,建構一個醫院外的友善照護模式,透過三大特色處方,全面提升病人生活品質與文化平權服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失智問題不僅僅是醫療問題,更是家庭照顧與社會議題。目前臨床上協助症狀改善的藥物,藥效約在27%至35%,因而臨床治療早已透過各種非藥物的方式,協助患者試著鎖住記憶的沙漏,讓照護變得更全面、更人性,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網絡,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在熟悉、安心的環境中生活。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左)與淡水古蹟博物館館長蔡美治(右)完成簽署。(圖/馬偕醫院提供)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左)與淡水古蹟博物館館長蔡美治(右)完成簽署。(圖/馬偕醫院提供)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長期照護管理中心技術副主任陳香夷說,失智症患者最常見表情木然與記憶日漸衰退,為延緩患者的失憶失智到失能的病情進展,「社會處方」對這類型患者非常重要。

陳香夷分享,像是58歲的年輕型失智症小葉先生,平時在日照機構中總是不苟言笑與人有距離感,透過參與機構安排的「小旅行」,走訪年輕時代常去的紅毛城,不僅露出難得的笑容,而且還可以將紅毛城的歷史故事侃侃而談,和平日的樣子可說是大相逕庭,顯見情境式的歷史與文化體驗,可以讓參與者沉浸在過去,幫助他們回到過去,喚醒沉睡中的早期記憶。

張文瀚感謝淡水古蹟博物館的認同,讓失智症者可以藉由更完善的社會資源整合照護模式,得以延緩失智的快速退化,完整呈現了醫療關懷的人文層面,也體現馬偕醫院愛病人如己的基督信仰與精神。

淡水古蹟博物館館長蔡美治表示,博物館作為地方資源,具社會服務與發展的功能,淡水古蹟博物館經管的古蹟數量眾多且多元,包括洋樓、日式街屋及閩式建築,承載百年歷史與生活記憶,有利於推動文化平權相關服務,對象除了實行多年的身心障礙、高齡長者外,近日再擴大至失智長者,因此與馬偕紀念醫院合力營造失智友善文化場域,由院方提供專業醫療建議,館方提供歷史文化體驗,期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長者在古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讓記憶慢下來。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