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觀察新冠疫情後遺症,久咳不癒患者增加。(圖/記者趙于婷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近期新冠疫情再起,因為新冠就診人數已經連續7周上升,中醫師指出,近期觀察新冠個案不少人久咳不癒,超過1個月症狀仍持續,已經併有肺氣虧虛、甚至久咳及腎或肝鬱脾虛情況,透過中藥調理可改善。而針對久咳照護,從中醫觀點來看,睡眠品質是調理呼吸道的關鍵,若睡眠不足易生虛火,進一步影響喉嚨修復。
根據疾管署最新預估,這波疫情高峰應該會落在6月底、7月初,單周就診恐破20萬人,超過前年疫情解封時的夏季最高峰。
員榮醫院中醫部部長林親怡指出,疫情後,門診中「久咳不癒」患者明顯增加,新冠疫情不僅衝擊人體免疫系統,更可能對呼吸道造成長期影響,使得部分患者在康復後仍持續出現咳嗽等不適症狀。
林親怡分享,就曾經收治一名26歲女性,咳嗽近2個月一直治不好,她3年多前感染COVID-19過後,就很容易反覆感冒、持續過敏性鼻炎發作、感冒也較以往難癒,今年2月、3月間又接連感冒,咳嗽、喉嚨痛,甚至併發支氣管炎,後續經過近一個月調理才恢復健康。
▲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中醫部林親怡醫師解說,如何辨證治療久咳不癒的新冠後遺症。(圖/員榮醫院提供)
林親怡觀察,常見的久咳族群包括需長時間使用喉嚨的上班族與教師、學齡兒童、體弱長者,甚至不乏年輕且體格健壯者也因反覆感冒後出現長時間咳嗽症狀,即使是年輕人,若在感冒期間未妥善照顧,也容易出現症狀加重、久咳不癒的情形。針對久咳的照護,有四項中醫觀點與建議:
一、維持良好作息、充足睡眠
林親怡說,睡眠品質是調理呼吸道的關鍵,特別是晚間11點至凌晨1點間應進入熟睡狀態。中醫認為此時為「陰陽轉換」的重要時刻,若睡眠不足易生虛火,進一步影響喉嚨修復。
二、感冒期間保護呼吸道
建議配戴口罩、減少講話頻率並勤洗手。
三、飲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應避免精緻糖類、冰品、燒烤、油炸與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發炎反應。
四、適量補水,依體質調整飲水內容。
林親怡指出,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為最天然的「藥膳」。若屬於燥熱體質,出現咽乾、痰黃綠且量少者,可在水中加入少量天然蜂蜜或檸檬汁;若痰量偏多則應避免。感冒初期則可加入少量薑汁,促進發汗,協助身體對抗外邪。
林親怡提醒,民眾若出現長期喉嚨癢、感冒痊癒後仍反覆清喉嚨、有黃綠痰或痰量多、合併鼻塞或流鼻涕,以及腸胃道不適或胃食道逆流等症狀,皆可能與久咳有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