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童「胖到75公斤」4病上身 醫警告:成年恐甩不掉慢性病

▲肥胖。(圖/CFP)

▲醫師提醒肥胖恐造成多種慢性病。圖非當事人。(示意圖/CFP)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11歲女童身高僅153.8公分,體重卻一度高達75公斤,不僅出現了脂肪肝、胰島素阻抗、打鼾,甚至出現卵巢囊腫。醫師示警,肥胖不僅影響兒童成長,若不及時干預,可能對其成年後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多種慢性病纏身。

根據新華社報導,重慶11歲女孩欣欣(化名)體重達到62公斤,身高153.8公分,在當地醫院內分泌科被診斷為肥胖,並出現胰島素阻抗和脂肪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師建議使用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進行治療,並要求她控制飲食及加強運動,但欣欣的家庭因擔心藥物的影響而停止用藥,並未對飲食和運動做出足夠的改變,造成兩年後體重再增加了13公斤,並出現了打鼾等健康問題。

隨後,欣欣被診斷出腺樣體肥大並接受了切除手術,但醫師表示,長期改善呼吸問題仍需減重,在回到內分泌門診後,欣欣再被發現空腹胰島素提升,並有卵巢囊腫的跡象。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朱高慧說,兒童的肥胖問題不僅限於脂肪過多,還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包括血脂異常、糖代謝障礙、內分泌紊亂、性早熟等,甚至可能影響心理健康,增加情緒障礙的風險。肥胖同樣可能對成年的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造成持續影響,亦可能導致多種慢性病。

為了幫助欣欣,醫療團隊制定了綜合的治療方案,包括營養師建議的飲食計畫、復健科提供的運動指導及定期的代謝指標監控等。在為期3個月的科學減重後,欣欣的體重從75公斤降低到64.5公斤,腰圍則從85公分縮小到74.5公分,並且卵巢囊腫也未再度現形,肝功能與空腹胰島素回歸正常。

專家強調,極端的節食或過度運動可能會引發神經性厭食、關節損傷等健康風險,特別是已出現運動損傷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狀者,應及時就醫,且家庭、學校和社區共同參與青少年肥胖防治工作才是關鍵。

專家同時提供了減重建議,包括主食可以用蒸馬鈴薯等根莖類取代米麵,烹調方法宜選擇蒸、煮,但忌飲用骨湯和肉湯;用餐時先吃蔬菜再進食肉類及穀薯類。同時,選擇跑步、游泳、跳繩等適宜的運動,每天維持30至60分鐘活動時間,周末則應多參與戶外活動,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