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藏危機!食藥署稽查即食品 「畜禽製品」不合格最多


▲網購食品藏危機!食藥署稽查「畜禽製品」不合格最多。(圖/記者洪菱鞠攝/網購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因近年國內外均曾發生疑似食用「網購食品」導致食品中毒案件,衛福部食藥署於105年抽驗「畜禽蛋奶類」網購即食食品共128件,進行食品衛生指標菌及病原菌污染調查,結果顯示其中15件衛生指標菌超過衛生標準或檢出病原菌,其中畜類和禽類製品不合格率最高。

隨著網路普及化,民眾逐漸習慣透過網路購買食品,但網購食品卻可能潛藏風險,製造廠商環境衛生、使用原料、製作流程、儲存條件及運送通路等因素均可能影響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產品品質。像是台灣和香港分別在2010年和2015年都發生過網購三明治集體中毒事件,香港在2015也發生醬油蟹中毒事件。


▲衛福部食藥署於105年抽驗「畜禽蛋奶類」網購即食食品共128件。(圖/食藥署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藥署105年針對網購食品調查項目包含衛生指標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與仙人掌桿菌等主要病原菌。檢驗結果顯示有15件不符規定,其中大腸桿菌群超標11件,2件同時檢出大腸桿菌;檢出病原菌8件,包含3件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3件檢出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及2件檢出沙門氏桿菌。

進一步針對產品類別進行分析,「畜類(山豬皮、牛肚、滷牛腱、冰糖豬腳等)」及「禽類製品(去骨鳳爪、鴨肝、醉雞腿等)」不合格率較高,分別為23.1%及9.8%,蛋製品不合格率僅4.7%,乳製品則皆合格。

食藥署研究檢驗組代理科長崔秀煒提醒,雖然充份加熱食品可有效殺滅病原菌,但像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腸毒素」是難以藉由一般烹調方式去活性。若食品於生產、包裝階段受微生物污染,並於運輸儲存及販售過程疏於溫度管控,致使菌數繁殖累積,就可能危害健康。此外,李斯特菌對老人、小孩等免疫力較弱的族群,常引起嚴重疾病,如敗血症及腦炎,嚴重恐致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