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創傷容易愛上「病態情人」 心理師剖析12案例教調整基本功

▲兩性,感情,情侶,戀愛,吵架,失戀。(圖/翻攝PAKUTASO)

▲童年的創傷和模式,很容易讓人們愛上「病態情人」且陷入循環。(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PAKUTASO)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童年的創傷,很容易讓人們愛上「病態情人」!臨床心理師黃惠萱提到,很多人試圖彌補童年時的匱乏,也誤認為那些匱乏可以在伴侶身上獲得,而不斷重複類似的循環。她分享12種病態情人的故事,「這不只是她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真實經歷。」更提供實用的「自我調整基本功」與「關係藍圖」,幫人擺脫悲劇循環。

黃惠萱撰寫《愛情創傷來自童年創傷》一書,由寶瓶文化出版發行。書中提到,由於童年的傷,人們太過熟悉、太早吸收進我們的呼息與血液裡,甚至可能是唯一知曉的親密互動方式,以至於人們會誤以為那是愛,又或者試圖彌補童年時的匱乏,誤認為那些匱乏可以在伴侶身上獲得,卻反而讓我們更容易愛上「病態情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友,失戀,分手,哭(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有些人試圖彌補童年時的匱乏,誤認為那些匱乏可以在伴侶身上獲得。(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他在書中分享12種病態情人的故事,包括憤怒情人、控制情人、媽寶情人、競爭情人、綠葉情人、冰箱情人⋯等,每篇都有「心理師的剖析」、「心理師給親愛的女孩」的專業建議。書中還附上「關係角色自我檢核表」,讓讀者查看自己的狀態是「受害者、拯救者、加害者、局外人」,進行調整與自我療癒。

在12個故事當中,可以看見童年和家庭的影響,容易被人們複製到親密關係中,形成惡性循環。例如有一名女孩,曾是被家人嚴苛對待的「受害者」,原本期待男友可以成為自己的「拯救者」,沒想到後來對方卻成了對自己暴力相向的「加害者」。

還有愛上「媽寶情人」的女孩,原本是期待被照顧的「受害者」,以為那位樂觀、耀眼的男友可以成為「拯救者」;沒想到長久相處,自己成了男友的「拯救者」。

▲兩性,感情,情侶,戀愛,吵架,失戀。(圖/翻攝PAKUTASO)

▲心理師建議,從「停止威脅自己」開始。(圖/翻攝PAKUTASO)

黃惠萱提出幾個方法,帶領讀者一步步覺察和改變,首先從「停止威脅自己」的內在語言開始,清理生命中的黑暗史,重新解讀關鍵經驗;也回溯愛情史,對照原生家庭互動,找出規律;接著增進自我觀察,練習「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

還有練習對他人和對自己說「不」,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練習「停止」回應;減輕「權威」與「自我中心」濾鏡,練習用「新的方式」說話,用說話劃出界線,說出自己真正的心意。讓「新回應」幫你擺脫受害者角色,放下拯救者角色,讓彼此都做自己。

黃惠萱在書中搭配每個案例故事,都有詳盡說明,幫讀者能更以宏觀的角度去看,還有許多「療癒金句」。例如,剛從一段被欺騙的關係裡清醒,她提到「如實地接納自己」是最重要的一步,「接納自己曾經愛過、接納自己沒看見某些事實、接納自己因惡人而受傷,不要把被辜負、受傷的自己丟下。承認那些令人難受、難堪的過往,好好療傷。也許有機會,妳會發現心裡還有更多被排斥在外的自我,需要妳真誠擁抱。」

▲▼《愛情創傷來自童年創傷──走出受害者、拯救者、加害者的陰影與複製》(圖/寶瓶文化)

▲《愛情創傷來自童年創傷──走出受害者、拯救者、加害者的陰影與複製》由寶瓶文化發行。(圖/寶瓶文化)

▼12種病態情人列表

憤怒情人:常化身為失控、狂怒的綠巨人
控制情人:讓人感到窒息、想逃的愛
媽寶情人:她總是照顧他,他何時才會長大?
競爭情人:競爭是為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綠葉情人:她喜歡,也擅長幫助和「成全」別人
冰箱情人:她從小就習慣一個人
依賴情人:若結婚,她要媽媽與她一起住
無實情人:因他有個「不能輸的父親」
雙面情人:不能被知曉的性愛成癮
點心情人:男友只能在星期三與她約會
人魚情人:有愛無性,不可以嗎?
花心情人:只是在感情池塘多養幾條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