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比癌症更致命! 醫師圖文解析「特發性肺纖維化」

▲特發性肺纖維化。(圖/照護線上)

作者: 照護線上編輯部

60多歲的陳太太慢性咳嗽、走路越來越喘持續有一段時間,由於症狀越來越嚴重而前往就醫,不料透過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檢查竟確診為特發性肺纖維化。

有一回,陳太太因為急性惡化住院治療,由於她的肺功能已明顯受損,必須佩戴呼吸器才能幫助正常呼吸,也無法下床,為避免肺功能持續惡化,她經過醫師評估開始以抗纖維化藥物治療。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黃俊耀醫師回憶,經過藥物與復健治療一段時間後,陳太太的症狀獲得明顯改善,不用仰賴呼吸面罩就可以呼吸,也終於順利出院。

黃俊耀醫師說,抗纖維化藥物造福很多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病人,幫助延緩病程、維持生活品質,像陳太太現在回門診時,肺部狀況維持得十分穩定,日常也可以自行出門散步、運動。

特發性肺纖維化警訊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在找不出特定原因的狀況下,病人的肺泡漸漸形成結締組織,使得肺臟逐漸失去彈性、越來越硬,並形成一個一個空洞,而影響氣體交換的功能。

黃俊耀醫師表示,部分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的肺臟也會出現局部纖維化,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蹤,這些患者的纖維化會慢慢改善,而特發性肺纖維化則會持續惡化,相當棘手。

黃俊耀醫師指出,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不可逆的變化,且患者容易因為感冒或感染等外部因素刺激,導致肺功能一直往下掉。

如果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平均存活期僅2至3年。此外,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是肺纖維化的高風險群,這類患者與特發性肺纖維化相似,肺功能會持續惡化,因此,在診斷與治療上也要謹慎對待。

盤點特發性肺纖維化危險因子

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進程難以預料的疾病,假使出現呼吸道感染,容易造成肺炎,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一年大概有16%的病人會有急性惡化的風險,可能導致死亡。黃俊耀醫師說,「早期診斷特發性肺纖維化相當重要,如果患者沒有接受合適的治療,死亡率甚至比一些常見癌症的死亡率還高!」

目前認為特發性肺纖維化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50歲以上)、長期抽菸、胃食道逆流、空氣汙染、遺傳等。黃俊耀醫師回憶,曾經遇過一個家族中,6個兄弟姊妹,便有5個特發性肺纖維化。所以會提醒患者的家屬也要去做肺纖維化篩檢,例如肺功能檢查、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等,希望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特發性肺纖維化危險因子

特發性肺纖維化可能出現慢性咳嗽、容易疲倦、越來越喘等症狀,因為不具特異性,很多患者會認為是老化現象或一般感冒,沒有放在心上,而延誤就醫。黃俊耀醫師說,常見有患者直到症狀較嚴重時才就醫檢查,例如在運動的時候,覺得氣吸不上來,或感到體力越來越差,從前可以爬樓梯到四樓,現在可能爬二樓就必須停下來休息,但越晚治療也相對難以維持肺部正常功能。

因此,民眾若發現有慢性咳嗽,越來越喘的狀況,一定要及早就醫。黃俊耀醫師提醒,病史詢問、聽診後背下肺葉、肺功能檢查、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等都是有助於診斷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方式。

積極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維持生活品質

目前已有抗纖維化藥物可用於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治療,黃俊耀醫師說,抗纖維化藥物能夠延緩病程進展,減慢肺功能惡化的速度。

「抗纖維化藥物從2015年納入健保給付,對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幫助很大。按時服藥的患者,可以減少約7成急性惡化的風險,延緩約50%肺功能的惡化,並能夠維持生活品質、延長存活期。」黃俊耀醫師說,「在沒有治療藥物的年代,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存活期大概只有2至3年,自從抗纖維化藥物問世之後,有些患者在門診追蹤了7年以上,肺功能都維持的相當穩定。」

積極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維持生活品質

除了藥物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病人還需要接受復健治療、呼吸治療,幫助維持患者的肺功能。黃俊耀醫師說,肺纖維化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便會協助患者登錄,等待肺臟移植的機會。

貼心小提醒

特發性肺纖維化初期症狀不明顯,如果有慢性咳嗽、容易疲倦、越來越喘等症狀,請及早就醫。黃俊耀醫師叮嚀,抗纖維化藥物對患者很有幫助,一定要規律服用藥物,並接受復健治療、呼吸治療,每年要記得接種流感疫苗,如果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務必立刻就診,不可以拖延!

此外,在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之後,坊間出現許多號稱可以治癒肺纖維化的偏方。黃俊耀醫師提醒,「這些偏方都沒有科學根據,千萬不要冒險使用,以免造成更多的傷害。」呼籲民眾若對藥物有疑慮時,都可以和主治醫師討論。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認識菜瓜布肺 – 特發性肺纖維化(懶人包)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退燒「最有效方法」曝!醫:孩子2徵兆比體溫更重要

退燒「最有效方法」曝!醫:孩子2徵兆比體溫更重要

不只腸病毒流行中,近期可說是病毒大亂鬥!而當孩子發燒時,什麼樣的退燒方式比較適合呢?小兒科醫師周一珊表示,當體溫達發燒標準時,可先洗32~35°C的溫水澡;若體溫更高了且明顯活動力下降時則可使用退燒藥,是「最有效」的退燒方式。而何時該退燒?她則說,觀察孩子的活動力與胃口,比體溫計上的數字更重要。

2024年05月08日 08:02

Energy「16蹲」爆紅 醫曝2大好處:性福加分

Energy「16蹲」爆紅 醫曝2大好處:性福加分

天團Energy回歸樂團,最新單曲《星期五晚上》MV中,連續蹲跳16下的「E16蹲」舞步也爆紅。對此,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這樣16蹲的動作,可讓性福加分,也可改善女性漏尿問題。

2024年05月08日 07:38

響應世界氣喘日!避免空污影響患者 藥廠實施「仿單無紙化」成效曝

響應世界氣喘日!避免空污影響患者 藥廠實施「仿單無紙化」成效曝

今天(5月7日)是今年的世界氣喘日,氣喘為最常見慢性呼吸道有猝死危險的疾病,根據台灣氣喘學會統計,國內約有1成的成年人、2成的兒童人口患有氣喘。減少空氣污染能有益於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國際藥廠葛蘭素史克(GSK)提倡綠色醫療,實施藥品仿單無紙化,統計每年可減少超過6噸的碳排放。

2024年05月07日 21:43

常常鼻塞「用嘴巴呼吸」超慘! 4大危害醫示警了

常常鼻塞「用嘴巴呼吸」超慘! 4大危害醫示警了

你也有常常鼻塞,只能勉強「用嘴巴呼吸」的困擾嗎?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示警,千萬別習慣長時間的鼻塞,可能會導致呼吸阻力變大,影響心肺功能,進而引發心臟衰竭、腦梗塞及肺高壓等疾病;此外,也易使肺部感染機率大增,誘發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讓人白天精神不濟、影響工作效率與學習。

2024年05月07日 21:38

結婚24年「愛愛少到快沒有」!人夫怨:只能DIY 許藍方給忠告

結婚24年「愛愛少到快沒有」!人夫怨:只能DIY 許藍方給忠告

一名男網友日前心急地向最美性學博士許藍方求救,「老婆不喜歡愛愛,我該怎麼做?」提及結婚24年的兩人,做愛頻率銳減「少到快沒有」,去年4月、8月相繼確診後就開始分房睡到現在,更不用提性愛那檔事,他只能趁著洗澡時用泡泡當潤滑劑DIY,急尋能改善夫妻關係的做法。對此,許藍方表示,其中牽涉因素很多,並從不同面向給出忠告。

2024年05月07日 20:18

釋出免費快篩有8成「2個月內到期」 疾管署樂觀估:1個月可拿完

釋出免費快篩有8成「2個月內到期」 疾管署樂觀估:1個月可拿完

為了讓庫存防疫物資發揮最大效益,疾病管制署昨(6)日宣布開放民眾到社區藥局領取「免費快篩試劑」,卻遭藥師質疑很多快篩效期將至,恐怕是「把藥局當垃圾場」。疾管署今日坦言,釋出近1千萬劑、 約250萬盒的快篩,其中約有8成效期在6月到期,以近期監測推估,一個月應有200萬人出現上呼吸道症狀,這些快篩應該約一個月可以被拿光。

2024年05月07日 20:05

她胃像「霰彈槍打到」!半夜突痛醒 醫驚:吃那顆藥造成的

她胃像「霰彈槍打到」!半夜突痛醒 醫驚:吃那顆藥造成的

胃痛的慘況不少人都經歷過!一名60歲婦人近期爆發胃痛,時常睡到一半被痛醒而崩潰就醫。一照胃鏡,讓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忍不住驚喊,「哇!好像被霰彈槍打到」,白色凹陷處全是潰瘍,10多個破洞遍布胃壁,畫面怵目驚心。醫師追查原因發現,致病因來自1顆藥,成分如同國人遊日本必買的止痛神藥,「就是吃那顆藥造成的」。

2024年05月07日 19:41

4次試管求子都失敗!87kg女瘦下「自然受孕」 感動今年要當媽了

4次試管求子都失敗!87kg女瘦下「自然受孕」 感動今年要當媽了

台灣邁入少子化社會,不過有些夫妻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出來。減重名醫宋天洲表示,最常見的不孕症原因就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不僅外表可能肥胖、多毛,還擾亂許多女性的生活,事實上,只要體重瘦下來,內分泌正常後就容易自然受孕。

2024年05月07日 17:50

通勤族注意!坐著睡恐害「頸椎錯位」 醫曝3招護脖子

通勤族注意!坐著睡恐害「頸椎錯位」 醫曝3招護脖子

許多人都有在車上補眠的經驗,但坐著打嗑睡可能會傷害到你的頸椎。醫師黃軒表示,坐著睡除了可能導致落枕,遇到急煞或路面顛簸,還可能因為頭部晃動造成「頸椎錯位」。

2024年05月07日 17:30

30多歲男染疫就醫當天亡!新冠又有新變異株「KP.2」恐成新主流

30多歲男染疫就醫當天亡!新冠又有新變異株「KP.2」恐成新主流

國內新冠疫情仍上下波動,疾病管制署今(7)日公布上周新增229例新冠本土併發症、另有31起死亡,死亡個案中最年輕僅30多歲,是一名男性機構住民,本身有有癲癇、貧血病史,沒有接種XBB疫苗,發病2天後送急診,但病況急遽惡化當天死亡。另國際近期關注新型變異株KP.2,疾管署分析,由於其傳播力較JN.1要強,可能成為新的主流株。

2024年05月07日 16:4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