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糖尿病足真的會截肢! 糖尿病4大NG行為全解析

▲糖尿病足。(圖/照護線上)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天氣寒冷時,很多人會覺得手腳冰冷而想要泡泡熱水,但是如果不小心可能會泡出大問題。」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蒲啟明醫師指出,「糖尿病患可能發生感覺比較遲鈍的狀況。」以下四個是診間患者常遇到的狀況,也是最容易造成糖尿病足傷口潰瘍的因素:

1. 不自覺的燙傷:泡熱水前未先測量水溫、或是泡腳後用吹風機熱風持續吹,導致燙傷、起水泡而不自覺。

2. 自行處置傷口:自行用成藥或來路不明的藥膏塗抹傷口,很可能導致感染加重。

3. 穿不合腳的鞋子:壓迫、壓力導致足部變形或破皮就會形成傷口或紅腫發炎、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4. 錯誤方式修剪指甲:過度修剪或未以平行方式修剪指甲,都可能導致指甲周邊組織發炎紅腫,加上傷口小不易察覺,很容易就會演變成感染嚴重的困難癒合傷口。

因為糖尿病患者常常沒有感知到傷口疼痛,眼睛可能又併發視網膜病變而看不清楚,所以便輕忽糖尿病足潰瘍的嚴重性。蒲啟明醫師補充,曾經有患者用吹風機一直吹,吹到足部起水泡都不曉得。在發現足部傷口後,患者又自行灑藥粉、塗草藥,使用錯誤的方法照顧傷口,結果造成嚴重感染。」該名患者後來是家人聞到異味,找遍了家裡,才終於發現患者的足部已經潰爛、發臭、流膿才緊急就醫。糖尿病足患者若形成困難癒合傷口為了控制感染,可能需要截掉潰爛的組織,截到腳趾、截到小腿、甚至截到大腿都有可能,將對患者與家屬造成巨大衝擊。

糖尿病足潰瘍的成因主要包括血糖過高導致周邊神經損傷而感覺麻木、動脈粥狀硬化造成血管狹窄導致周邊組織缺血壞死,以及血糖過高導致白血球功能下降,無法有效對抗細菌,而容易遭到感染。

糖尿病足成因

由於感覺麻木,患者可能在無意間受傷。蒲啟明醫師說,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接受治療,傷口感染會進展為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演變為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症,而危及性命。

糖尿病足潰瘍治療複雜 「跨科別團隊」解析一次搞懂!

1. 新陳代謝科:定期回診追蹤血糖,若發現糖尿病足潰瘍傷口,一定要告知醫師進行診療。

2. 心臟血管內外科:檢查足部血管的狀況,如果有狹窄或阻塞,便要進行治療,確保足部有足夠的血液循環。

3. 感染科:使用合適的抗生素來控制感染。

4. 整形外科:針對糖尿病足傷口嚴重程度提供傷口照護、清創、截肢或傷口重建等治療。

糖尿病足治療團隊

由於糖尿病足治療非常複雜,通常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採取完善的治療計畫。蒲啟明醫師補充,如果發現有壞死的組織,一定要找專科醫師清創!千萬不可以自己在家裡用剪刀或刀子處理,因為使用沒有消毒的器械,非常容易造成感染,反而弄巧成拙。尤其糖尿病足潰瘍傷口治療最重要的是加速傷口癒合,盡快達到完全癒合,能夠大幅降低感染風險,避免截肢的命運。目前外用藥選擇有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能夠促進傷口癒合,增加完全癒合的機會。

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的治療機轉是調控影響傷口癒合的微環境,抑制傷口中會增加發炎的細胞,增加促進癒合的巨噬細胞,進而促使血管新生、傷口修復及癒合。正常傷口復原會經歷發炎期、增生期、成熟期,但糖尿病足患大多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傷口長期處於發炎期,無法進入增生期,導致傷口遲遲不好。蒲啟明醫師補充,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能讓原本處於發炎的傷口微環境,轉換成促進修復的狀況,藉此縮短傷口發炎期,促使潰瘍快速癒合。

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

在傷口完全癒合後,患者一定要好好照護自己的雙腳,預防勝於治療!蒲啟明醫師建議,糖尿病足患者要穿著合腳且包覆良好的鞋襪,即使在室內也不可赤腳走路。修剪趾甲時請以直線方式修剪,若視力不佳,便要請他人幫忙修剪趾甲。洗澡前一定要測量水溫,避免意外燙傷而沒發現。此外,糖尿病足患者千萬不可吸菸或處在長期接觸二手菸的環境,以免足部血液循環惡化,造成不可逆的截肢後果。

蒲啟明醫師強調,「糖尿病患每天都要檢查足部,如果發現破皮、龜裂、滲液、發紅、浮腫等狀況,一定要立刻就醫!」

筆記重點整理

一、糖尿病潰瘍的成因主要包括血糖過高導致周邊神經損傷而感覺麻木、動脈粥狀硬化造成血管狹窄導致周邊組織缺血壞死,以及血糖過高導致白血球功能下降,無法有效對抗細菌,而容易遭到感染。

二、只要發現糖尿病足潰瘍傷口,一定要及早就醫。除了把血糖控制達標之外,透過跨科別醫療團隊提供傷口照護,幫助傷口癒合。

三、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的治療機轉是調控傷口的微環境,能夠抑制傷口中會增加發炎的M1型巨噬細胞,增加促進癒合的M2型巨噬細胞,進而促使血管新生、纖維母細胞增生、並產生胞外基質沉積。讓原本處於發炎的微環境,轉換成偏向修復的微環境,縮短發炎期,促進傷口癒合。

四、在傷口完全癒合後,患者一定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腳,預防勝於治療!

原文連結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冰箱塞爆變挖寶 「乾往上、濕放下」1圖看懂收納

冰箱塞爆變挖寶 「乾往上、濕放下」1圖看懂收納

「寶林茶室」集體食物中毒,再度喚起國人對食物正確保存意識,不少婆婆媽媽喜歡把家裡冰箱塞得滿滿滿。對此,中醫師余雅雯分享冰箱正確存放食物方式,像是「乾的食物往上擺放」、「濕的食物往下擺放」,千萬不要讓你家的冰箱,變成污染源毒窟喔。

2024年05月01日 08:08

腸病毒疫情上升中!一圖看8大重症前兆快就醫

腸病毒疫情上升中!一圖看8大重症前兆快就醫

國內腸病毒處於流行期,且疫情持續上升趨勢。疾管署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其中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病程發展快速,確診腸病毒後仍應觀察是否有重症前兆,若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等8大病徵,應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2024年05月01日 08:00

救護車上1死1重症!醫驚見「恐怖共通點」嘆:拖累的都是家人

救護車上1死1重症!醫驚見「恐怖共通點」嘆:拖累的都是家人

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師在粉專《急診男爸one》分享救護車送來的兩例嚴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最後釀成1死1重症的悲劇。他透露,兩人的共通點,就是在送醫的前幾天即使已出現大量黑便、暴喘、沒食慾等症狀,卻毫無警覺「一直在喝酒」。讓他不禁感慨地說,喝酒喝到成癮、肝臟壞掉,「最後拖累的,都是自己的家人」。

2024年05月01日 07:32

腸胃不好也影響情緒!實驗「1天2顆奇異果」降低疲勞、心情更穩定

腸胃不好也影響情緒!實驗「1天2顆奇異果」降低疲勞、心情更穩定

不少上班族工作壓力大,飽受便秘、腸躁、脹氣等腸胃問題所苦,紐西蘭營養師提醒,其實腸胃問題不僅僅是在腸胃,還會影響精神、情緒等方面,甚至引發憂鬱,透過攝取奇異果可幫助腸胃健康。根據澳洲一項研究實驗,受試者若每天吃2顆奇異果,4周之後「情緒擾動」數值明顯降低,疲勞感減輕,活力感、幸福感則向上提升。

2024年05月01日 05:00

不是孫悟空也沒關係! 除去人生錯誤公式踏上朝聖之路

不是孫悟空也沒關係! 除去人生錯誤公式踏上朝聖之路

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平原上,步行者的內心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從埃斯特利亞到洛斯阿爾科斯,步程約二十一公里,地勢之間的高差僅在二十公尺,幾乎感受不到任何陡坡,呈現出一片平坦的路途。

2024年05月01日 01:05

骨科醫:下樓梯所有人都要避!推「1走法」不傷膝蓋

骨科醫:下樓梯所有人都要避!推「1走法」不傷膝蓋

為了健康著想,常提倡「能走樓梯就不搭電梯」的概念。骨科醫師楊鯉魁指出,上樓梯可以鍛鍊肌肉力量,可視為好的運動,但下樓梯「幾乎是所有人都需要避免的」,因膝關節必須承受體重4~8倍的重量,較容易誘發退化性關節炎。若非得要下樓梯,建議可採取「側著走」,以減少關節壓力。

2024年04月30日 22:02

立夏喝「1湯1飲」護脾養心!中醫:可以晚睡早起

立夏喝「1湯1飲」護脾養心!中醫:可以晚睡早起

5月5日進入「立夏」節氣,這時節為一年中陽氣旺盛、萬物繁衍茂盛之季。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黃千瑞指出,氣溫升高、不只人體易流汗,也極容易煩躁不安,一不小心恐被暑邪所傷而生病,或者因飲食貪涼而出現腹瀉、腹痛。因此,她推薦喝四神湯及浮小麥茶飲,「1湯1飲」具有護脾、養心的效果。

2024年04月30日 21:24

補助花蓮地震受災民眾!衛福部宣布:免繳6個月國民年金保費

補助花蓮地震受災民眾!衛福部宣布:免繳6個月國民年金保費

0403地震重創花蓮,且後續餘震不斷也持續造成民眾受災,衛生福利部今(30)日宣布震災受災民眾可免繳4月至9月共6個月的國民年金保險費,由政府補助每人新台幣7116元,且民眾不需提出申請,政府將直接於保險費繳款單扣除其國保自付保險費,目前預估補助人數約265人。

2024年04月30日 21:11

你剩幾顆牙齒? 醫揭「缺牙不補」7後果:少一個很有差

你剩幾顆牙齒? 醫揭「缺牙不補」7後果:少一個很有差

人類的牙齒不含智齒有28顆「你剩幾顆?」牙醫師羅士凱指出,因嚴重蛀牙或外力撞擊所致的缺牙,若未及時補救恐釀「7大後果」,包括齒槽骨萎縮;鄰牙對齒向缺牙處生長、倒塌;陸續掉牙;臉型不對稱;咀嚼功能下降,影響腸胃;牙周病、蛀牙機率更高;罹患慢性病風險更高。他提醒,缺牙、掉牙不分年紀「少一顆很有差」,應盡早就醫評估。

2024年04月30日 20:24

空姐「機上打排卵針」辛苦求子!醫列「10大職業」生育危害高

空姐「機上打排卵針」辛苦求子!醫列「10大職業」生育危害高

現代不孕問題增加,除了本身身體狀況,也可能和「職業」有關,包括航空業、製造業、醫療業等10類職業,都可能造成不孕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醫師林陳立指出,門診就曾遇過一位空服員,為了懷孕辛苦在飛機上自己抽藥打排卵針,好不容易透過人工生殖懷孕,卻因胎兒是無腦兒而終止妊娠。

2024年04月30日 20:00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