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撰文,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 醫師圖文破解迷思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圖/照護線上)

圖、文/照護線上
撰文/黎子豪醫師

大家應該都有關節痠痛的經驗,多數關節痠痛會在休息之後較為緩解,不過有些關節痛卻是休息越久,越不舒服!

新光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黎子豪醫師指出,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導致的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破壞,甚至因為全身性發炎,而伴隨多種共病。

關於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有些常見的迷思,讓我們一一來了解。

迷思:關節炎就是「風濕」,是因為環境太過寒冷潮濕所造成?

許多人會有「關節疼痛等同於風濕」的誤解,其實「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特定的自體免疫疾病,並非單純的關節疼痛。

無論何種病因造成的關節炎,患者常在寒冷、潮濕或是天氣變化時,特別容易感到不舒服,黎子豪醫師指出,這可能是因為關節發炎後,內部感受壓力變化及痛覺的受器變得較敏感,加上關節週邊的肌肉與軟組織在低溫下較緊繃,血液循環亦較差的關係。單純的環境濕冷並不會造成關節炎。

迷思:關節炎就是年輕時吃太多寒涼食物,慢性毒害引起。

雖然有些研究顯示部分食物,如糖分或是鈉離子,可能與一些關節炎有關聯性,但因為每個人體質與生活形態迥異,所以不能遽下結論說某種關節炎是因為長期吃某特定食物所導致。

有些人會認為吃所謂屬性寒涼食品可能加重關節或軟組織疼痛,由於這類食品如最常被提出的白蘿蔔等,多半為富含膽鹼的食品,因此猜測膽鹼物質可能刺激關節內受器,影響疼痛產生與傳導。黎子豪醫師澄清,其實在吃下含有膽鹼的食物後,經由血液吸收並進入關節、軟組織的比例應該很低,不至於造成影響。建議病友要攝取多種食物,以維持均衡營養。

關節炎是因為寒冷潮濕所造成?

迷思:關節炎就是風濕等寒氣造成身體虛弱,需要吃補品來調養身體,祛寒排濕?

關節炎成因眾多,其中更有一部份是自體免疫所致,黎子豪醫師說,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治療目標,便是希望免疫反應不要過當。有許多補品號稱可以增強免疫力,這方面是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邏輯背道而馳,另外這些額外「補品」,是否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也較難掌握。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尤其還在調整藥物階段的時期,不建議額外使用坊間補品;若有營養食品的補充需求,則應該與專科醫師溝通,確保其需求與安全性。

迷思:關節炎吃些薑黃、乳油木果等健康食品就會好?

目前與這類食品相關的研究,僅限於動物實驗或小規模實驗,所以其劑量與功效在醫學上仍存有頗大的爭議,黎子豪醫師強調,患者不可能單靠吃健康食品,就讓關節炎痊癒。即使是研究結果相對明確的魚油,在一些治療準則或教科書中,也只屬於輔助,正規治療仍需以確實具有療效的藥物為主。

請勿抱持靠健康食品治療關節炎的謬誤!

迷思:關節炎只是關節腫痛,若能忍痛便不需治療?

關節炎成因非常多,無論是與免疫相關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與代謝相關的痛風性關節炎,牽涉層面都不只有關節,而會有其他器官的侵犯或併發症,必須查明原因並予以治療。黎子豪醫師提醒,治療目標除了解決關節疼痛之外,也可以預防關節炎反覆發作的困擾,更重要的是遏止相關併發症的產生。

關節炎只是關節腫痛,忍一忍就好?

迷思:全身上下關節肌肉都在痛,一定就是免疫失調?

多處關節的疼痛、僵硬,需要警覺是否有自體免疫的問題發生,畢竟自體免疫疾病的侵犯層面廣泛,可能影響全身,造成後果危篤的併發症。然而,全身性疼痛還可能來自於其他的原因,黎子豪醫師舉例,像是退化與肌肉耗損、內分泌疾患、纖維肌痛症,或是腫瘤、感染等病因。這些都必須靠問診、檢查,詳細評估才能釐清,如果有相關的症狀,建議儘快求診,才是解決之道。

迷思:反覆性關節痛,忍過發作期就好,不會是什麼大問題?

反覆性關節發炎的發作頻率不一、持續時間大約數日,可能會自動緩解。黎子豪醫師指出,由於症狀會自行消退,有些病友可能漸漸不以為意,或是自行至藥局買消炎藥解決;然而,其中有一定比率的人,日後可能演變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目前國際學會也有建議所謂的「臨床可疑關節痛」,這個族群的人尤其要提高警覺;因此,出現這類困擾的朋友還是要就醫,與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追蹤與治療的模式。

迷思:抽血發現抗核抗體ANA陽性,一定是紅斑性狼瘡?

抗核抗體ANA(anti-nuclear antibody)常被誤認為是紅斑性狼瘡的代表,黎子豪醫師解釋,其實抗核抗體ANA只是一項檢驗數據,背後臨床意義可能與許多身體疾病或狀況有關聯,其中包括免疫相關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發炎性肌病變等),或是非免疫相關疾病(例如慢性感染、藥物反應、自發性肺纖維化等),甚至少部分無相關疾病的民眾,亦可能出現抗核抗體ANA陽性反應。

紅斑性狼瘡的診斷,除了抗核抗體陽性外,更要包含其他多項檢驗,以及臨床相關症狀才能診斷,絕非單憑一項檢驗就能確定。

迷思:抗核抗體ANA跟身體產生抵抗力或疫苗保護力有關?

抗核抗體ANA是身體出現針對自己正常細胞內的物質,這些原本不應該引起免疫反應的構造,產生了的異常免疫反應,黎子豪醫師澄清,抗核抗體ANA絕對與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力,或是施打疫苗後產生的保護力無關。因此,出現抗核抗體時,需要請風濕專科醫師鑑別診斷,評估是否有異常的免疫反應。

迷思:紅斑性狼瘡或是乾燥症患者出現關節腫痛,是不是又多得了類風濕關節炎?

因為皮膚黏膜與關節處含有大量免疫細胞,所以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很容易出現關節痛或關節炎等問題。黎子豪醫師,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其他形形色色的免疫失調疾病,本身都可能出現關節症狀。

不過,有時候確實會在診斷某種免疫疾病後(尤其乾燥症最為常見),再被發現合併有另一種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如果出現關節腫痛等症狀時,要記得向醫師說明,才能進一步評估。

迷思:明明是關節腫和皮膚疹,但是醫生卻說是血管發炎?

有許多血管發炎疾病的背後原因,是過當的免疫反應,因此也可能出現關節腫痛、皮膚表現,黎子豪醫師說,在適當的檢查及充足的證據下,血管炎伴隨上述症狀非常合理。

迷思:沒有眼睛和尿道症狀,就不是反應性關節炎?

許多朋友在慢性關節炎檢查許久後,得到反應性關節炎這個結論,但上網查資料發現關於反應性關節炎的描述,會同時包含眼睛或泌尿道症狀。黎子豪醫師解釋,事實上這是因為上個世紀初發現此疾病時是整組症狀一起描述,不過後續研究指出,反應性關節炎患者同時出現這三個症狀的比例相當少數。所以,免疫風濕科醫師依照病史、臨床症狀、抽血數據及影像表現綜合評估後,仍可以確診為反應性關節炎。

迷思:自體免疫疾病是因為免疫失調,需要打免疫球蛋白治療嗎?

臨床上通常只有在自體免疫失調導致器官受損、有危險的情況,才會由醫師根據相關需要或適應症,考慮使用免疫球蛋白。黎子豪醫師說明,大多數患者的病情並沒有嚴重到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而且使用免疫球蛋白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或風險,健保大多無法給付、所費不貲,因此不會是一般治療的常態。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藥物有幾類,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希望可以降低身體產生不適當的免疫反應。

原則上會先試著用一些口服藥物,黎子豪醫師說,如果無法有效控制疾病活性,便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的作用機轉比較專一,可以中和特定發炎物質,達到抑制發炎的效果。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該如何治療?

迷思: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會讓免疫變得很差;使用類固醇很傷害身體,還會敗腎?

黎子豪醫師說,任何藥物都有其作用與副作用,因此在使用上醫師都會謹守其適應症,以及注意副作用的出現。免疫風濕科醫師常會開立免疫抑制劑,就是希望調整過當的自體免疫反應,至於每個人對各種藥物會產生多大的反應,會依個人體質、生活方式、日常環境不同而有差異,所以服藥過程中減少感染機會、警覺感染徵兆,在回診時醫病雙方共同注意,才能盡可能避免免疫被壓制過低的副作用。

長期或高劑量使用類固醇,的確容易出現令人困擾的副作用,但類固醇對腎臟功能影響較少,有時在腎功能不好的情況,類固醇反而會是暫時減緩急性發炎的主力藥物。黎子豪醫師說,無論是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在服用過程中保護好自己免於被感染,以及注意是否有其他副作用或不適,同時遵照醫師指示及定期回診,才是最好的治療模式。

迷思:打疫苗會激發免疫反應,造成免疫關節炎加劇。

接種疫苗是希望藉由模仿目標病原體的特殊構造,來促使身體在沒有被感染的風險下,產生對抗它的抵抗力。

黎子豪醫師舉例,新冠肺炎的疫苗,尤其像mRNA疫苗,在剛推出時也有學者擔心,是否會在自體免疫族群中激發過當免疫反應,進而導致疾病活動度增加。不過,目前國際間已大規模施打疫苗,仍然沒有證據顯示在免疫關節炎族群會影響疾病活動度。因此,建議免疫相關疾病的朋友們,要在身體狀況穩定時完成疫苗施打,讓身體產生保護力。

原文連結
同場加映:早上起床關節僵硬又疼痛,當心自體免疫關節炎
搜尋附近的診所(掛號、領藥超方便)
加入照護線上粉絲團,健康不漏接!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興大育成中心攜手生醫業者研發新技術 提升外泌體穩定性與相容性

興大育成中心攜手生醫業者研發新技術 提升外泌體穩定性與相容性

細胞外泌體(exosome)是近年熱門的生物科技元素之一,運用上雖具潛力,但但因其穩定性相對低,發展有所受限;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賴秉杉團隊研究外泌體多年,與生醫業者產學合作,研發出新融合技術,有效促進外泌體穩定性與相容性,今(18)日於台中軟體園區舉辦發表會,吸引逾200位醫美、生技領域廠商到場了解。

2024年04月18日 23:36

她嘴巴痛!一張開「撒滿起司粉」 醫秒愣:糖尿病了

她嘴巴痛!一張開「撒滿起司粉」 醫秒愣:糖尿病了

中部一名60多歲婦人抱怨嘴巴痛,一連痛了數個月都不會好,醫師請她張嘴,驚見口腔內兩側遍布白色斑點,白皚皚一片像「撒了起司粉」一路蔓延到嘴唇,此為念珠菌感染,卻讓他心中警鈴大響,當下立刻替患者測血糖,數值已破300mg/dL,證實罹患糖尿病。後續她被轉至內科治療,才控制好血糖與念珠菌感染、嘴巴也不痛了。

2024年04月18日 20:18

175萬分之一機率他慘中!牙齦長腫瘤緊包齒 無法閉嘴也咬不了食物

175萬分之一機率他慘中!牙齦長腫瘤緊包齒 無法閉嘴也咬不了食物

高雄一名48歲楊姓男子在青少年階段曾接受牙齦切除手術,不過切除的牙肉又再度長出,全口牙齦滿是腫瘤,牙齒也被腫瘤包覆住,導致他無法閉合嘴巴,也咀嚼不了食物。經診斷為罕見的遺傳性「牙齦纖維瘤」,楊男接受切術手術並拔除預後不佳的牙齒,術後追蹤一年多來沒有再復發,終於能夠咀嚼美味的食物。

2024年04月18日 18:33

塑膠盒微波加熱釋放「大量塑膠微粒」 研究揭:合格的也會

塑膠盒微波加熱釋放「大量塑膠微粒」 研究揭:合格的也會

微波爐的快速加熱,可迅速將食物恢復熱氣蒸騰的狀態。但醫師提醒,要留意微波使用的容器,先前一項研究發現,合格可微波的塑膠容器在微波時,也釋放了大量的微塑微粒。醫師建議,若要微波食物,還是使用玻璃或瓷器盛裝較為安心。

2024年04月18日 18:16

菜瓜布肺難診斷 台東民眾車禍骨折...意外發現肺纖維化

菜瓜布肺難診斷 台東民眾車禍骨折...意外發現肺纖維化

一般人都知道肝臟會纖維化,少有人知道肺臟也會纖維化。台東馬偕胸腔內科醫師伍國綸表示,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肺部疾病,表現為肺部結構的持續性疤痕形成,這會導致肺部不可逆的僵硬,類似絲瓜變成菜瓜布的過程,故此病也稱為菜瓜布肺。伍國綸從去年來台東至今,近1年時間也發現幾例個案,有些個案是在無意中發現的,像2個月前有位病患因跌倒骨折來住院,照X光才發現有菜瓜布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這疾病。菜瓜布肺因其喘咳累等症狀,與其他肺部疾病很像,所以常被延遲診斷。伍國綸醫師呼籲,據推估台東應有40至50位病患,但目

2024年04月18日 17:39

大林慈濟攜手基層診所衛生所  提升肺癌早期篩檢率

大林慈濟攜手基層診所衛生所  提升肺癌早期篩檢率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肺癌多年來蟬連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之首。為了提升肺癌早期篩檢率,自111年7月1日起,國民健康署開始為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服務。截至112年底,大林慈濟醫院已完成562位LDCT篩檢,並有12位確診為肺癌,大林慈濟醫院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及早接受篩檢,以便掌握治療先機。

2024年04月18日 17:38

腸病毒月底進入流行期!「新北中和區」風險高 留意8重症徵兆

腸病毒月底進入流行期!「新北中和區」風險高 留意8重症徵兆

近期腸胃道相關傳染病疫情升溫,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預測四月底將進入腸病毒流行期。新北市衛生局今也特別警示,目前新北市腸病毒高風險區為中和區,如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2024年04月18日 17:26

快訊/寶林案「3名重症嚴重感染」 王必勝:1人要用葉克膜

快訊/寶林案「3名重症嚴重感染」 王必勝:1人要用葉克膜

寶林茶室4名重症還在醫院治療中,原本狀況都有好轉,但今又傳出病況惡化!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透露,4重症中有3人發生嚴重感染,意識狀態都有點改變,其中1人感染後狀況惡化,目前已經要使用葉克膜。

2024年04月18日 17:12

寶林食安最新進度曝!北市警局長證實「排除下毒」:移送檢方偵辦

寶林食安最新進度曝!北市警局長證實「排除下毒」:移送檢方偵辦

寶林茶室食安危機引起各界高度重視,北市議會在18日上午也進行警政衛生報告中,有議員關心寶林茶室的偵辦進度,北市警局長張榮興當場指出,如果有進一步結果,將會開記者會說明;目前衛福部會將檢驗科學證據提供給檢方作為參考依據,信義分局也調查告一段落,初步排除下毒可能,但是有可能因涉嫌製造販賣造成食品中毒,所以依照食安法等罪嫌送辦,也將釐清毒素產生原因。

2024年04月18日 16:35

吃小林製薬「紅麴」53人通報不適!食藥署明開專家會議「協助求償」

吃小林製薬「紅麴」53人通報不適!食藥署明開專家會議「協助求償」

日本「小林製薬」公司含紅麴的5項機能性保健食品,因接獲民眾服用後出現腎臟疾病相關通報,而台灣有業者輸入小林製藥紅麴原料製成保健食品,根據食藥署統計,目前已累計53名民眾通報不適。副署長林金富表示,明日會二度召開專家會議,進行最後評估,協助消費者求償等權益。

2024年04月18日 16:17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