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東奧的代價!日本感染大爆發 重症醫:他們正在失控J線上

▲東京奧運開幕。(圖/路透)

▲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7月23日在日本東京新國立競技場開幕。(圖/路透)

文/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日本,沒預到自己不測 】

A.滾動式的「J線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幾天,我一直看到奧運會在東京

已經入10天了

在7 月 31 日星期六,日本全國報告的新感染人數為 12,341,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數字。

與前一周相比,每周平均值為 222%。上週六有3574人,是上週的3.45倍。

每 10 萬人每週累計感染人數為 48.10。

於是乎,在周末看到了,很多日本COVID19 學者專家,分享了,日本自己在奧運會,預測

1.如果要辦奧運會,結束後的模擬COVID19 新增的病例人數上升曲線

2.如果沒辦奧運會,結束後的模擬COVID19 新增的病例人數上升曲線

▲▼ 0

▲日本COVID19 學者專家,分享了日本自己在奧運會,預測如果要辦奧運會,結束後的模擬COVID19 新增的病例人數上升曲線(紅線);如果沒辦奧運會,結束後的模擬COVID19 新增的病例人數上升曲線(藍線),但沒想到,辦了東奧出現的是急遽上衝的「失控J線 」。(圖/翻攝自黃軒醫師粉絲團)

1.圖中[ 深藍線 ] :

為日本預測不舉辦奧運情況下,東京單日新增確診數;

2.圖中[ 紅線 ] :

為日本預測舉辦奧運情況下,東京單日新增確診數;

3.圖中[ 淺藍線 ] :

為實際東京單日新增確診數,呈現短期 不能禁的爆炸上升 " J 曲線 "

https://www.facebook.com/ooihean/posts/4010458885714232

B. 我稱之為"跳tone的數字,Jumping Number, JN "

你會發現,當全球各國進入緊急狀態或封城前,都會大量出現"跳tone的數字,Jumping Number, JN ",而且不停重複的跳出,逐漸形成了一個” J曲線”。而日本COVID 19,也已經正在 這恐懼

的J線 ( J Curve ) 上了

C. " J曲線”理論

這像是英文大寫字母「J」,稍微朝其側面傾斜。

J的圓形部分,大部分是事物處於最低狀態的地方,然後才上升到更高的狀態。

稍作調整,J曲線理論,就是可以用來反應、商業、人群心理反應,社會現象,等等的觀察!這也可應用於相關COVID - 19 暴發,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反應。

1.零的效應鏈

在傳染病例如COVID19 事件,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初期,在此階段,普遍只有在乎 " 零” 的 事實!這時,政府將採取圍堵的措施為主。

2.隱藏傳播鏈

這是令人安心,但又不知道的危機階段。

當COVID19 事件在此段發生,也就” J 型的彎曲處”

病毒可能已經有了,很長20-30天。才偶爆發幾個零星病例或持續零的病例。

這階段,常會出現一種錯誤的安全感東京奧運,模擬了非常多措施,並用了 [模擬數據,告訴專業人士,東奧辦不辦,似乎新增人數,差距不大 ]..

即使東京奧運有爆發事件,仍然相信是可以控制的。

其實,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階段”,是由於對實際發生事件的缺乏普遍了解或無法提早去發現隱藏無症狀感染者,而等一但有症狀的人大量的產生,就會步上下一個跳舞的軌道了!

3.跳躍傳播鏈

當新增的病例呈現出"跳tone的數字,Jumping Number, JN "

在接下來的4到6週內,潛在的案件數量,將會跳舞似的加速增長。

民眾的焦慮,恐懼和恐慌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中。

此階段,意味著確診病例的將於爆炸,因為更多的測試方式會用來篩檢病毒,廣泛的檢測站會林立,抓出來新的病例,都會比上一個階段,更爆增。醫院病床、和呼吸器,準備好做重症治療的對應.也隨之會增加。

因為人數比例爆增,相對的醫療資源需求,也是會爆增的。大規模” 隔離減災 “,是這個階段的主要行動。日本,這段時間,醫 療也漰潰,病人就會在救護車轉來轉去,沒人收治!

專家在處理J曲線時,通常有一句老話是:“希望是最好的,但也要為最壞的,做足準備。”

當我們進入曲線的低谷時,不要鬆懈自滿,放棄了戒備,只要隱藏傳播鏈一啓動,時機一到,就會變成跳舞的節奏,我們平常保持冷靜,或過度準備或超前布暑,總比突然看到"跳tone的數字,Jumping Number, JN ",才感到驚訝,恐慌會更好。

D. 不可不慎

為了遏制冠狀病毒,並最終打敗它,需要全人類配合,全球一起行動的!地球是圓的,任何一個角落的病毒, “今天在日本,明日在韓國、後天可能已經在臺灣 " 了...

別忘了: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安全距離,

此時在地球上的人,

此時其實「每位都是高風險族群」,且都在恐怖 " J曲線 " 滾動中呢!

" J曲線 " 滾動大爆炸,目前在日本,中國,南亞地區,東南亞地區⋯正在滾來滾去,我們現在住的地方,也是會一樣的危險的,不是嗎?

※本文章已獲作者《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授權,未經同意請勿隨意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