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塑膠玩具中需要被關注的有害物質

▲玩具。(示意圖/123RF)
▲玩具中有需要被關注的有害物質。(示意圖,非本文中玩具/123RF)

文/潘懷宗 博士、陽明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

2020年10月22日《環境國際》雜誌(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網頁上刊登了一篇論文(紙本刊印遲至2021年),主要研究作者為丹麥技術大學范特克教授(Peter Fantke)以及他的博士生奧里薩諾同學(Nicolò Aurisano),研究合作夥伴還包括美國密歇根大學與聯合國環境計畫經濟組。作者群因為擔心兒童(包括嬰幼兒)在使用塑膠玩具時,會被裡面所添加的眾多化學物質所傷害,所以花了大量時間收集資料與精準計算後,列出了可能會有危害的化學物質關注清單(A list of Chemicals of Concern),提供世界各國在法規制定上的參考,同時也試著定出了在清單中,各個被關切的化學物質在塑膠玩具中的最大容許量(The Maximum Acceptable Chemical Content; ACC),這是一篇相當具有貢獻性和參考性的科學論文,因此美國的每日科學網站也在2021年2月22日引用了丹麥技術大學對於這篇論文的報導,筆者正是因為此,才注意到的。

▲玩具中需要被關注的有害物質。(圖/Pixabay)
▲玩具中有需要被關注的有害物質。(示意圖,非本文中玩具/Pixabay)

在這篇文章發表之前,大眾已知在塑膠玩具中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包括: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溴化阻燃劑、雙酚A(BPA)、增香劑、含金屬的著色劑和穩定劑、以及很多非故意添加的物質等等。但是在各國法規中,通常僅側重於上述的特定化學品(例如鄰苯二甲酸鹽,溴化阻燃劑和金屬),但卻沒有涵蓋塑膠玩具中所可能發現的全部化學物質,此外,在市場上的塑膠玩具中仍然發現一些有毒和被禁止的添加物,也需要被加強關注。結果在這篇論文當中,作者提出需要被關注的化學物質清單,竟然高達126種(頭都昏了),其中有28種是本篇文章和其他諸多文章都認為會有危害的物質。另外有17種是本篇文章認為有危害,其他文章沒有提到的。也有44種物質是引用其他文章的結論。最後是37種需要被關注的化學物質,但現況數據不充足,無法精準計算出兒童暴露量與實際危害性,但仍然需要被關注(28+17+44+37=126)。可以預見的是,這篇文章後續將導致更嚴格的塑膠玩具國際法規的出現,玩具廠商應多加留意。

▲玩具中需要被關注的有害物質。(圖/Pixabay)
▲玩具中有需要被關注的化學物質高達126種。(示意圖,非本文中玩具/Pixabay)

兒童玩具的主要材質有三種:木製的、塑膠的、和毛絨的。塑膠玩具中又含有硬、軟和泡沫等不同的塑膠材料,總共大約有419種化學物質被拿出來研究(夠驚人的數目吧!),最終有126種需要被關注的物質,其中包括我們熟知的31種增塑劑(軟化和增加可塑性),18種阻燃劑(防止和抑制著火)和8種香精。作者群特別說明,文章內所謂“有害”的意思是這些化學物質對兒童的暴露量超過了法規參考劑量(RfD),或者是癌症風險超過了法規風險閾值,所以應該優先考慮將這些物質從玩具材料中淘汰出去,改選用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替代品來代替。在計算兒童暴露量時,作者會考慮玩具中的化學物質含量的高低,以及物質本身的化學特性,和玩具可能接觸的方式(用嘴咬、皮膚接觸、或鼻子吸入等等),同時也會考慮兒童會玩這個玩具多長的時間。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有所謂的“錯誤替代品”,像是使用丁酸酯(TXIB)和檸檬酸酯(ATBC),來當作鄰苯二甲酸酯的替代品,而這些替代品經研究後,已經顯示出對兒童的健康危害,等於是用另一個危險的東西去取代,結果當然還是錯誤的。

▲玩具中需要被關注的有害物質。(圖/Pixabay)
▲兒童玩具的主要材質有三種,毛絨是其中一之。(示意圖,非本文中玩具/Pixabay)

論文結論中提到,愈軟的塑膠會讓有害化學物質的暴露量更高,而吸入性的有害物質也佔整個兒童危害的主導地位,因為兒童會一直吸入房間內所有玩具所釋放出來的物質,不管是正在玩的,或沒在玩的,全部都會吸進去。范特克教授建議父母,要把避免使用有害塑膠玩具的觀念放在心上,例如: 愈柔軟的塑膠玩具愈有害,並記住每天為孩子的房間通風,吃東西前洗手,同時要求政府必須跟著科學新知進步,加強管理這些被列出的有害物質。更重要的是,父母親可以考慮,大幅度減少每年買進我們家庭中的玩具數量,最新研究已經證明,兒童玩耍的質量受到大量玩具的負面影響,更少的玩具才能幫助蹣跚學步的孩子更好地專注力和創造力,加上塑膠微粒對人類健康的可能影響,大家應啟動更積極的減塑行動才是(減少購買塑膠玩具)。

參考文章:
1. Nicolò Aurisano, Lei Huang, Llorenç Milà i Canals, Olivier Jolliet, Peter Fantke, 2021. Chemicals of concern in plastic toy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46, 106194.

關鍵字: 潘懷宗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快減腰間肉! 新研究揭「蘋果型」人更容易罹患大腸癌

快減腰間肉! 新研究揭「蘋果型」人更容易罹患大腸癌

體態會反映你的健康狀況。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流行病學專家弗萊辛(Heinz Freisling)指出,體態除能表現出一個人的性別、年齡、遺傳及生活方式,也可能揭露當事人容易罹患哪些疾病。

2024年04月20日 18:20

膀胱無力治療新進展!台大團隊研究:高聚合劑型幹細胞可改善

膀胱無力治療新進展!台大團隊研究:高聚合劑型幹細胞可改善

膀胱無力是常見發生於老人的問題,但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台大醫院團隊研究發現「高聚合劑型的人體幹細胞」可改善膀胱無力。動物實驗顯示,膀胱無力的老鼠接受該人體幹細胞注射後,可以促使器官組織修復,四周後膀胱無力明顯改善,顯示該治療具有潛力,而相關研究成果也在今年歐洲泌尿科醫學會(EAU)發表,獲得肯定。

2024年04月20日 17:25

追蘇丹紅古月粉!雙北驗原料黑胡椒粒「都未檢出」 請台中釐清製程

追蘇丹紅古月粉!雙北驗原料黑胡椒粒「都未檢出」 請台中釐清製程

蘇丹紅風波再起!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13日公布飛機牌「古月粉」檢出「蘇丹4號」,其原料黑胡椒粒來自台北市與新北市業者,雙北衛生局隨即要求業者預防性下架並且送驗,結果都「未檢出」,已函請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釐清產品製程。

2024年04月20日 15:46

聖馬爾定醫院採用先進AI腸胃內視鏡 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聖馬爾定醫院採用先進AI腸胃內視鏡 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只能依靠定期檢查來發現,但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仍可能遺漏不易被發現的初期瘜肉,形成大腸癌的隱患。為提高瘜肉偵測率,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升級檢查設備,採用世界最先進的AI腸胃內視鏡系統,藉由人工智慧輔助醫師判讀診斷,讓大腸癌無所遁形。

2024年04月20日 15:13

陳建州妹妹亂擠痘「嚴重感染」!醫點名危險三角區:小心害腦膜炎

陳建州妹妹亂擠痘「嚴重感染」!醫點名危險三角區:小心害腦膜炎

陳建州(黑人)妹妹Vicky19日發文表示剛出院,原因是亂擠痘痘而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病情幾乎發展至敗血症,並直呼「這是一場災難」。皮膚科醫師曾說明,別自己亂擠痘痘。原因除了引發疼痛,可能留下疤痕影響美觀外,甚至會發炎感染,尤其是臉部中央的「危險三角區」位置,若擠後感染,最嚴重細菌會跟著血液通往腦內,導致如血栓、腦膜炎等。

2024年04月20日 12:20

衛福部花蓮震災專案募得11.3億  住院3天以上每人補助5萬

衛福部花蓮震災專案募得11.3億  住院3天以上每人補助5萬

賑災基金會今(20)日公告,賑災基金會專案募款帳戶至今日上午8時,募得約11.3億元,總捐贈筆數16.6萬筆。因災傷病導致住院3天以上(含3天)者,給予專案醫療補助每人5萬元,用以支付醫療、看護、相關醫療照顧用品等費用,將由各地方縣市政府受理統一向基金會提出申請。

2024年04月20日 11:42

練肌肉抗癌!「最有效1招」名醫激推:還能抗老化

練肌肉抗癌!「最有效1招」名醫激推:還能抗老化

老舊的肌肉細胞就像老化的橡皮筋,遭遇運動時的收縮或拉扯就會斷裂。當肌肉細胞斷裂後, 腦下垂體就會分泌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簡稱hGH),促進新的肌肉細胞生成。兒童和青少年需要生長激素才能成長、發育;成年人需要它才能維持年輕,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說明,這就是為什麼運動的人,看起來比較年輕、生理比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4年04月20日 11:18

美麗新影城「豬排沒熟」!她上吐下瀉6次 衛生局稽查7項衛生缺失

美麗新影城「豬排沒熟」!她上吐下瀉6次 衛生局稽查7項衛生缺失

網友爆料,4月18日在美麗新影城大直館消費吃到沒熟的豬排,後續出現上吐下瀉症狀多達6次,寫信反映仍未獲回覆。北市衛生局今(20)日說明,16日曾經稽查該商家,現場查獲冷凍櫃邊框不潔及結霜、砧板及其下方器皿不潔等7項缺失,已經要求限期改正,後續會無預警複查,仍不符規定可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

2024年04月20日 11:09

男頭皮突長「詭異腫塊」!聲音沙啞說不出話 醫一查:肺癌末期

男頭皮突長「詭異腫塊」!聲音沙啞說不出話 醫一查:肺癌末期

南投一名菸齡超過30年的65歲患者,因為長期咳嗽,原以為是菸咳,直到一年多前「頭皮後方長腫塊。」雖然沒有疼痛感,但因嚴重影響外觀,到皮膚科就診,落髮範圍卻擴大,過1個月後開始出現聲音沙啞、甚至說不出話,緊急就醫檢查才發現4公分腫瘤,判定「第4期肺癌末期」。

2024年04月20日 10:04

台灣年輕型乳癌年增5千例「17%屬晚期」 醫揭4大特性:惡性度較高

台灣年輕型乳癌年增5千例「17%屬晚期」 醫揭4大特性:惡性度較高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台灣每年新增逾5千名未滿50歲的年輕型乳癌病友,相當每3人有1人屬於停經前的年輕患者,占比比歐美更高。醫師指出,年輕型乳癌與年長型乳癌最大的不同,包括荷爾蒙受體陽性比例高、腫瘤惡性度與診斷時為晚期的比例較高,台灣年輕型乳癌個案約17%是晚期和轉移型乳癌。

2024年04月20日 08:36

留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