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第明/印尼移工禁入境曝長照荒 該修法鼓勵私立小型機構

我們想讓你知道…台灣現在完全沒有條件排斥私立小型機構,反而要修法大量鼓勵私立小型機構設置。

● 吳第明/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榮譽理事

一株國際病毒,除了引起國際恐慌無措之外,也讓台灣成為國際注目的防疫堡壘,成功的防疫成績成為國際的模範生。

然而,近期印尼移工大量發生入境後確診的案例,衛服部決定2020年12月4日起,將凍結2周該國移工進入台灣,讓今年初疫情開始時就延宕排隊輸入至今,等待外籍幫手協助的家庭與長照機構,陷入更長期的等待與未知

而衛服部安撫人心的措施,就是要民眾加強運用長照2.0的居家服務與日照中心…等社區服務資源,各縣市政府也同步呼籲民眾以此替代24小時照顧的外籍移工。

不禁要問:短期與間歇式的殘補式服務,能否完全取代需要24小時外籍勞工照顧的家庭負擔?

▲印尼移工禁入,長照喘息詢問暴增。(圖/葳群老人長照中心提供) 

《長照法》限制 私立長照機構設置

當疫情導致家庭等不到外籍移工服務的時候,家庭與長輩還有什麼選擇?除了社區型的居家服務與日間照顧之外,就是聘雇台籍照顧服務員,或是委託住宿型長照機構代為照顧。

輕度失能,自然有可能運用社區服務資源而緩解上述現象。但中、重度失能長輩的照顧,就非得有24小時服務的機構來幫忙家庭才行。

但,台灣長照機構數量足夠嗎?《長照服務法》制定之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4年私立小型養護機構全台有878家,加上護理之家共約1500家,而同期的法人機構只占最少數的103家。從資料顯示,私人機構成長幅度遠遠高於法人機構設置。

然而在《長照服務法》實施之後,對於住宿式長照機構只允許法人型態機構設置,而無法新設私立機構,可想而知,現在與未來台灣此類機構的成長速度將會極度緩慢。加上下面兩項因素,將造成國家長期照顧的嚴重問題

1. 台灣老化速度世界一名:台灣高齡化從14%成長至20%只需要7年時間即可到達,目前已過2年多了,只剩不到5年時間,就要面臨龐大老人成長數量。

2. 台灣出生率倒數第一:World Population Review網站列出2019年的各國出生率排名,在全球200個國家中,台灣排最後一名,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1.218個孩子,2019台灣總生育率為1.05,再度創新低。

▲ 民眾將長輩送到遠方照顧,是否有違「在地老化」精神?(圖/記者湯興漢攝)

長期依賴移工 衍生違背「在地老化」疑慮

台灣的外勞政策與長照政策息息相關,高齡與少子化同步壓力下,夾在中間的工作人口數勢必大幅減少,台灣不鼓勵私立住宿型長照機構設置,卻以不斷延長外勞居留服務年限方式鼓勵大家聘雇。

從疫情衍伸出,長期依賴外籍移工服務的家庭,現在面臨了幾個問題:

1. 以長照2.0社區服務替代

如果長照2.0替代24小時在家提供照顧的外籍勞工的話,大家就會見到外勞引進台灣的人數逐年下降,大家可以觀察2019年度台灣是否有因此下降呢?

2. 尋找住宿型機構服務

政府表示目前住宿型機構床位數足夠,因為佔床率才85%,而立委表示都會區的機構佔床率為96%。

若依照政府給出數字的均值來看,出現占床率75%以下的區域將會是在偏郊與山邊或海邊,也就是民眾必須將長輩送到離開家人的遠方被照顧。這是否已違背長期照顧要求「在地老化」的精神?值得深思。

3. 尋找逃逸外勞服務:要面臨安全風險與管理風險。

4. 聘請台籍照顧服務員:每日至少2200元,每月將近7萬元費用。

5. 家人自行照顧

離職回家照顧,除了因此損害國家經濟發展,也造成照顧者身心壓力,畢竟因此減少一份收入、也減少正常社交機會,有時也會傷及照顧者的腰椎,與直接長期單獨面對失能(失智)長輩的負面心情。

▲ 小型長照機構不受政府及學者青睞。(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邊緣長照機構 台灣防疫幫上忙

《長照服務法》制定之初,內容要求當時佔有93%以上數量的現有1500家機構,5年內要改制或換證成為法人機構,如果長照業者沒有修法成功,現在只剩兩年就會消失將近一半的機構,因為疫情找不到外籍移工的重度失能長輩,也將從家庭釋出。

目前雖然運氣好爭取修法成功,讓現存機構能在不遷移及擴充狀況下繼續經營,讓一大群本來不受政府及學者青睞的邊緣機構,不小心在台灣防疫路上幫了一個大忙,除了原有機構住民不用因為不當法令,而將機構長輩移出機構之外,還能在疫情嚴峻的此時派上用場,真可謂萬幸。

▲ 私立機構在未取政府補助的狀況下,主動照顧超高比例社會弱勢族群。(圖/記者湯興漢攝)

台灣沒條件排斥「私立小型長照機構」

從台灣高齡少子化、外勞高度倚賴風險來看,台灣現在完全沒有條件排斥私立小型機構,反而要修法大量鼓勵私立小型機構設置。

依照2012-2014年台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統計,私立小型機構服務了台北市超過46%社會局安置個案、及低(中低)收入戶,比起同期台北市法人機構收容10~15%足足三倍量的社會公益服務。

以私立機構未取政府分毫補助狀況下,卻主動照顧超高比例社會弱勢族群,已經足以反駁學者家批評私立等於營利的負面形象,只是衛服部從來不會為此公開表彰這些默默服務的機構,也影響民眾對機構更深誤解。

從私立小型機構每床10平方米規格,較之法人機構16平方米規格來看,延伸出來的是民眾負擔問題,小而美的長照機構容易在家的附近設置,家人就近常探視的結果,也能夠排除對長照機構負面觀感,比如虐待、遺棄等。

機構的專業與家人的親情相互合作,才是台灣因應少子、高齡、疫情、外籍限縮趨勢的長照政策方向。 

熱門點閱》

► 新加坡經驗:長期忽略移工 防疫跌大跤(黃韻如、鄭如韻、賴育宏)

► 印尼移工確診》陳秀蓮/聚焦入境檢疫 群聚感染隱憂

► 新冠疫苗能維持多久?輝瑞疫苗人體實驗當事人爆內幕

► 苦苓/蘇貞昌敗在哪裡?他忘了對手不是在野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