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羞辱也算!台灣人超過9成曾被體罰 7成長大有「創傷反應」

▲▼兒福聯盟持續推動「橘絲帶-愛孩子零暴力行動」。(圖/兒福聯盟提供)

▲兒福聯盟持續推動「橘絲帶-愛孩子零暴力行動」,同時公布體罰調查結果。(圖/兒福聯盟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日前有兒童帶著全身的傷,半夜裸著半身在街上哭泣,引發網友一致撻伐!兒福聯盟針對18歲以上成人進行「台灣民眾被家長體罰經驗與認知調查」,今(16)日公布結果發現,9成2以上都有過體罰經驗,其中超過6成曾被打到紅腫或瘀青,超過4成曾經被威嚇、辱罵,而調查也顯示,7成以上長大後仍會反覆回想,形成童年創傷。

兒盟調查發現,有6成以上的民眾不贊成「零體罰」的管教方式,近4成的大人仍然認為,體罰小孩是養育過程中的必要手段,甚至有超過3成認為「體罰是相對效果比較好的管教方式」。調查中也請有小孩的家長自陳在教養上的困難,超過6成家長表示「自己的情緒控管問題」,超過4成是「教養知識和方法不足」、3成表示是「忙碌沒有時間陪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兒盟持續發起「橘絲帶-愛孩子零暴力行動」提到,在教養壓力大、缺乏教養知識和方法又沒有時間,也難怪仍有高比例成人認同「快速見效卻後患無窮」的體罰方式來教養孩子,「愛孩子零暴力」的目標似乎仍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兒福聯盟持續推動「橘絲帶-愛孩子零暴力行動」。(圖/兒福聯盟提供)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圖/兒福聯盟提供)

執行長白麗芳提到,10年前因為一起2歲男童被凌虐致死的嚴重兒虐事件,引起社會集體關注,但除了遺憾,也開始思考如何避免更多兒虐致死的案件發生,因此同年呼應日本由孩子自己命名發起的「橘絲帶兒保行動」,期待透過持續性的呼籲及行動,能讓社會大眾更重視兒保預防工作。

她表示,在倡議過程中觀察衛福部統計的兒保數據及近年來重大兒虐個案,多以父母以「管教」之名的過度體罰,如果不改變「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華人社會傳統觀念,勢必會有許多孩子長期處在嚴重體罰的身心創傷中。期待透過改變家內的教養方式著手,建立「不打不罵」的正向教養風氣。

白麗芳也說,近年來跟台灣文化相近的日本、韓國,都因為重大兒虐事件頻傳,開始正視是否要用法律來限制家庭內體罰,日本已在今年(2020)正式禁止家庭內的體罰,並大力宣導家長採用正向教養的管教方式。從1979年瑞典成為第一個禁止家內體罰的國家開始,至今全球目前已經有60個立法在一切場域(包括家庭內)禁止兒童體罰。

但反觀台灣,雖然已於2014年將兒童權利公約國內法化,並於2017年完成兒童權利公約首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但對於公約及其相關文書所建議,從法規層面保障兒童免於一切形式暴力的做法,及國際審查委員會於結論性意見第56和57點,關於「應明文禁止家內體罰」的建議,目前卻未有任何作為。

白麗芳表示,知道在台灣要讓「禁止家內體罰」入法應該還有一段路要走,但第一步就是要先建立大家對於體罰的共識。這次調查結果認為是體罰的管教方式,包括「打身體,造成需要就醫的受傷」(91.2%),這類已經屬於兒虐範圍的體罰,此外「罰兒童自己打或互打」(87.3%)、罰做蛙跳、扶地挺身(83.3%)、罰跪或半蹲(85.2%)⋯等體能或不舒服姿勢、「打身體造成紅腫瘀青等小傷」(83.9%),這些都有達到8成以上民眾的共識。

接下來是「當眾羞辱」(73.5%)、「罰不准吃飯」(69.9%)、「用羞辱性的言語責罵」(68.2%)、「打身體,沒有造成受傷」(64.9%)、「威脅、恐嚇」(64.3%)⋯等,這些雖然沒有造成身體受傷,甚至不會疼痛的管教方式,也有超過6成以上的成人認同是屬於「廣義的體罰」,針對這些管教方式是否也算是「體罰」的範圍,將來如果要立法,社會需要持續有更多的討論,才能凝聚共識,達到保障兒童免於一切形式暴力的目標。

▲▼兒福聯盟持續推動「橘絲帶-愛孩子零暴力行動」。(圖/兒福聯盟提供)

▲兒福聯盟呼籲家長「正向教養」、「不體罰」。(圖/兒福聯盟提供)

若參採兒童權利公約及其一般性意見書之定義,體罰是「任何運用強制力施加的處罰,且不論程度多輕微,目的是要造成某種程度的痛苦或不舒服,並認為體罰總是有辱兒童人格的。」而公約相關的文書也指出:言語的羞辱、威脅恐嚇,和體罰一樣有暴力、有辱人格的本質。

白麗芳說,在推動愛孩子零暴力的過程中,大家對於兒童虐待的認識經常只停留在嚴重的身體傷害,但根據兒盟2019年的調查發現,曾遭受家長言語暴力的兒少,有顯著較高的情緒困擾,且其中超過7成「到了成年仍無法釋懷」,其傷害並不亞於對身體的暴力。

她認為,雖然有一定比例的家長認為體罰是必要且有效的管教方式,但在連續兩年的調查中皆發現,童年常被體罰或言語羞辱,會影響到孩子的自我價值、親子關係,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所以家長不能只求短期的效果,而忽略了中長期的影響」。

在11月20日兒童人權日前夕,「橘絲帶兒保運動」進入第10屆,今年兒盟持續推動「愛孩子零暴力」行動,除了在網路上發起「教養體罰行不行?」的民意調查,蒐集各界是否同意台灣也能透過法律來規範禁止家內的體罰,並持續提供能取代體罰的正向教養建議,希望能提供家長在教養孩子上有更多選擇和學習,才能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

兒盟呼籲家長「正向教養」、「不體罰」,希望家長能認知到無論是體罰或言語羞辱,都具有暴力的性質,對兒童未來自尊、親子關係、創傷侵擾等層面都有長期的影響,家長應更積極去學習並採用正向、非暴力的教養方式來教導孩子,取代體罰和言語暴力的方式。如有任何親職問題需要諮詢或請求協助,可於週一至週五14到17時,撥打兒福聯盟「爸媽Call-in教養專線:0800-532-880(我想要,幫幫您)。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