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第一線】新冠肺炎來了! 「胸腔醫新手爸」睡醫院一週不敢回家

▲何建輝醫師穿著全套防護衣。(圖/何建輝醫師提供)

▲何建輝醫師穿著全套防護衣。(圖/何建輝醫師提供)

記者嚴云岑/專訪

新冠肺炎來得猝不及防。1月中旬,全台仍沈浸在即將到來的農曆春節假期,病毒已悄悄隨著滲入台灣。傳播途徑未明、發病模式不清,讓身處疫病第一線的醫護人心惶惶。1月底,各醫院因應指揮中心超前部署,成立專責病房,胸腔科與感染科也成了輪值首選。2月初,在北部醫學中心工作的胸腔科總醫師何建輝,開始為期一週的輪值,怕把風險帶給出生3個月的女兒,他連續一週睡在醫院不敢回家。

何建輝是全台數百位醫師的縮影,在他的醫院,專責病房是由總醫師與住院醫師抽籤,與主治醫師搭配輪值日夜班。一班為12小時,以一週為單位。按照指揮中心2月公布的採檢標準,在急診第一次採檢陰性者,在二採結果出爐前必須以「疑似確診患」高規格對待,專責病房的照顧,從急診運送到專責病房的那一刻開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何建輝分享,當時每檢查一位病人,隔離衣就要剝除重穿,避免交互感染。而每次醫療處置,包括打點滴、給藥,因為戴了雙層手套,視野與手感都不太好,醫療團隊也規劃採檢順序,將出入病房次數減到最低。而每天的值班工作,除了確認病患情況外,還有無數的公文處理。

▲新冠病毒,新冠肺炎,3D照。(圖/路透社)

▲新冠病毒3D照。(圖/路透社)

「當病患二次採檢都陰性,就代表可出院,這時我們就要開始做一系列的行政盤點,包括防護衣夠不夠?動線順暢嗎?醫療值班室夠嗎?」何建輝說。

而採檢陰性,不代表患者可以馬上出院,須由院方提交採檢報告給各縣市衛生局,等公文下來才能放行,有時公文晚上10點送達,經院方核覆轉交到病患手上時已近半夜,病患出院無處可去,但醫院又需要馬上空出床位,因應臨時送來的急診患者,雙方立場不同,也發生過零星衝突。

何建輝分享切身經驗,一名年輕的疑似病患,在晚上11點多時收到二採陰性通知書,當時已有防疫旅館,但病患卻表示自己住在外縣市,出院無處可去,拒絕出院,雖然後來醫療團隊妥協,讓她住到隔天早上,事後仍收到投訴信函。這項經驗也讓他氣道,「明明就可以住旅館,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這就是台灣廉價醫療長期留下的陋習。」

儘管有負面經驗,但專責病房的暖心事也不少,何建輝表示,許多病患在出院後都會寄感謝函給醫護人員,有些還會留下手寫紙條。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醫護。(圖/路透社)

▲新冠肺炎爆發後,全球醫護人員都累壞了。(圖/路透社)

3月中歐美疫情爆發,台灣出現大量返國潮後,醫院除了專責病房,也另外成立輕症專責病房,何建輝也在4月初時照顧到確診病患。「不過,照顧疑似或確診病患,醫護心理壓力一樣大。」何建輝表示,「因為面對疑似患者,你不知道他會不會突然復陽;面對確診病患,則是知道他們身上有病毒,更不能掉以輕心。」

過去在流感季,胸腔科原本就是社區肺炎治療的主要科別,但當時還有一般內科、神經內科等可以分擔,不過新冠肺炎爆發後,因為病毒侵犯部位與影響不明,加上指揮中心政策幾乎「每週一變」,後來幾乎所有醫院都歸由胸腔科、感染科專責負責。

何建輝苦笑道,以10分滿分計算,原本忙碌程度約在7、8分,現在只要輪值到專責病房,幾乎都到9分以上,尤其4月清明連假後,爆量的採檢潮,每天都有20至30名社區肺炎者入院,每次檢疫就要花4至6小時,一天採檢4輪,就佔掉不少時間。現在只希望指揮中心能把獎勵措施訂的更加嚴謹,讓所有參與防疫者,都能拿到「全額」而非「切分」的獎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