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非出國不可怎麼辦? 注意機上這4處細菌死角別碰

疫情蔓延非出國不可怎麼辦? 注意機上這4處細菌死角別碰

出處/康健雜誌

文/張雨亭編譯 圖/Pixabay

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疫情蔓延下,衛福部長陳時中早早警告,坐飛機是高風險的事,非必要儘量減少海外活動。但難免有公務在身等非出國不可的時刻,參考專家提供的方式,避免在機上受感染。

目前衛福部仍建議,一般健康民眾平時不用戴口罩,但陳時中特別強調「搭飛機一定要戴」,可見機艙環境存在高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假使機上有受感染的人,一般認定他的鄰座或前後兩排乘客風險最高,但有感染疑慮的恐怕不只這些位置,因為多數人在飛機上不太可能坐著不動,尤其是長途航程,多半會伸伸懶腰、起身上廁所,或打開座位上方的置物櫃,這些動作都可能影響感染範圍。

(走道位置來往人多,一旦有機組員染病,風險自然較高。圖片來源:Pixabay)


靠窗位置最安全 走道位置風險較高


由一群美國公衛專家組成的健康飛行研究團隊(FlyHealthy Research Team)觀察乘客在機上的動作與行為,在2018年發表研究,研究指出43%的靠窗座位乘客會在飛行途中起身走動,靠走道的則多達80%。

因此,靠窗乘客較少接觸其他座位的乘客,而走道位置的危險性在一般情況下並沒有比較高,但一旦機上有機組人員染病,情況就大不相同。

機組人員有大量時間在走道走動並近距離接觸客人,研究顯示1名生病的機組人員就可能感染4.6名乘客,走道位置這時候風險自然較高。

歸納起來,選擇靠窗座位,並儘量坐在位置上,不要四處走動,最能減少被感染的風險。

(最好不要以手直接碰觸機上任何設備,或是碰觸後立刻以乾洗手液清潔。圖片來源:Pixabay)


洗手比口罩更有效


儘管陳時中強調搭飛機一定要戴口罩,著有《機艙機密:空中旅行大百科》的機師派翠克.史密斯( Patrick Smith)則認為:「在機上染病通常不是因為呼吸到什麼,而是因為摸過什麼。」

試想這樣的狀況:一名染病的人咳嗽時以手遮口,接著上廁所,用手轉動門把,接著下一個上廁所的人也轉動門把,再用手摸臉、眼睛或嘴巴,病毒很可能就透過這樣的途徑傳播出去。

因此隨時保持手部清潔才是最安全的防護方式,在無法、也不適合不停起身洗手的機艙裡,一罐小小的酒精性乾洗手液可能比口罩來得更有效。

選擇酒精濃度60%以上的乾洗手液,每次使用至少2∼3 cc,並以雙手充分互搓直到乾燥,才有足夠的防護力。

(機上的托盤桌很可能有病毒附著。圖片來源:Pixabay)


小心托盤桌 冷氣出風口等死角


美國政府問責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5 年的報告顯示,機組員在乘客上機前,清理機艙的時間十分有限,也不見得接受過對抗特定病毒的訓練。

因此上機後,最好不要碰觸可能沒有妥善清潔的死角,包括座位前方的置物袋、頭頂的冷氣出風口、廁所門把、以及托盤桌等等,這些原本就是機上細菌最容易藏身的地方,加上根據德國研究,冠狀病毒附著於物體表面的時間最長可達9天,讓這些死角的風險更高。

美國艾莫瑞大學護理數據科學中心主任赫茲伯格(Vicki Hertzberg)建議,可在托盤桌上先墊一張紙,再放上筆電等個人物品,避免直接接觸托盤桌表面,食物更不能直接放在托盤桌上。接觸廁所門把時也要隔著一層紙巾,置物袋更是最好連碰都不要碰。總而言之避免直接碰觸機上物品,更不要以手摸臉。

放鬆心情好好休息

追根究底,對抗病毒靠的還是自身免疫力,平時就要有充足睡眠、運動與均衡飲食。上機不要接觸任何咳嗽的乘客,不要坐在有症狀的人旁邊,但也毋須過於緊張,放鬆心情,在機上好好休息,別讓壓力擊潰身心。

資料來源:New York Times、South China Morning Post、National Geographic

延伸閱讀:

每年感冒次數幾乎不超過1次! 女醫師分享儲備免疫力的秘訣

中醫「防疫茶」提高自體免疫力! 教你5招打造抗病內環境

何美鄉:台灣尚無社區感染 誤判疫情局勢可能導致國際封鎖

口罩真的不需要搶 中研院流行病學專家:這件事遠比戴口罩重要

陳建仁/病毒面前人人平等? 傳染病大流行的關鍵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