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珍珠出生後會忘記呼吸! 花蓮慈濟完成首例開放性動脈導管手術

▲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一同慶賀「小珍珠」滿月康復出院。(圖/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一同慶賀「小珍珠」滿月康復出院。(圖/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日前完成首例小兒心導管術式,小生兒術後狀況良好,9月26日出生滿月當天康復出院。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這是花蓮慈院首例小兒心導管術式,也是繼一九九三年五月花蓮慈院成立花蓮第一間心導管室以來,東部地區心臟治療的重要里程碑。

2019年八月底剛出生的小珍珠,在花蓮慈濟醫院出生時,被醫師發現有心雜音的狀況,後續檢查原來是心臟血管出了問題,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由花蓮慈院小兒部主任張宇勳會診小兒心臟科裘品筠醫師,安排進行心導管栓塞治療,術後狀況非常良好,滿月當天康復出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一同慶賀「小珍珠」滿月康復出院。(圖/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兒心臟科裘品筠醫師安排進行心導管栓塞治療。

開放性動脈導管是先天性心臟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裘品筠醫師表示,嬰兒在母體內(胎兒時期)使用體循環,其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有一條相通的血管稱為動脈導管,在出生後 2~3 天會進行功能性閉鎖,開始了肺循環。約 90%的新生兒在出生 2 週內會進行結構性閉鎖,如未關閉,部份壓力較高的主動脈血會流入肺動脈,加入肺循環而引起肺充血,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發生率為1/2000,約佔先天性心臟病的 10%。

在媽媽肚子裡待了三十七周的小珍珠,出生體重有2965公克,出生後不久醫護人員就發現,小珍珠有時候會「忘記呼吸」,在經過呼吸訓練後,還是有呼吸喘的問題。小珍珠的媽媽說,原本預計自然產後三天要帶著女兒一起出院,可是小珍珠突然出現血便的症狀,後續體重一路下滑,經由醫師治療解決腸胃感染症狀之後,發現還是有心雜音的問題。透過X光與心臟超音波檢查,確診為開放性動脈導管。

▲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一同慶賀「小珍珠」滿月康復出院。(圖/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開放性動脈導管目前約有9成5採傳統手術開刀治療,但手術費時約2小時,術後傷口恢復期較長,還會留下疤痕。考量到新生兒心臟脆弱且體重輕,為了避免開刀可能帶來的風險,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裘品筠、劉俞暄決定從腹股溝「靜脈」進行心導管手術。九月二十日上午,在小兒部新生兒科與小兒心臟科醫療團隊、加護病房團隊與心導管室團隊的協力合作下,完成心導管栓塞治療。裘醫師說,手術前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術後幾乎不留疤痕,反而是團隊在術前的準備比較耗時間。

小珍珠的爸爸媽媽回想起當時孩子血便、呼吸喘的時候,還是覺得很緊張。小珍珠的媽媽表示,因為前兩胎出生後都很順利,沒想到第三胎會遇到這樣的狀況,還好當時選擇到花蓮慈院生下小珍珠,不然遇到這種狀況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也完全沒有心情坐月子。小珍珠的爸爸表示,當時聽到有可能要開刀的時候就很擔心,擔心小珍珠的身體狀況,也擔心未來會留下疤痕,還好現在花蓮慈院可以用心導管的方式進行治療,用像是針頭的方式進去處理,沒有留下傷口也能快點恢復出院。小珍珠的爸爸抱著康復出院的小珍珠開心的說,有花蓮慈濟醫院真好。

▲花蓮慈濟醫院醫療團隊一同慶賀「小珍珠」滿月康復出院。(圖/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小珍珠父母開心抱著小珍珠出院。

為了完成新生兒心導管術式,不光是心導管室團隊要動員,花蓮慈院麻醉部團隊也特地到心導管室為小朋友進行麻醉,從醫材、麻醉、固定、擺位、鋪單及所有手術動線都馬虎不得,手術當天還有個小插曲,就是剛上手術台的時候,李小妹就大便了,經過小兒醫護團隊細心的清潔後,手術順利進行。

「盡量不要讓她哭,避免增加心臟的負擔。」花蓮慈院小兒部主任張宇勳表示,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嬰兒照顧上要很小心,隨時要注意安撫,而且新生兒的血管粗細大約只有零點一到零點二公分,要放入更小的阻塞器,完成心導管手術的難度很高,在這之前如果遇到類似的個案,家長只有外科手術與到外地接受治療兩種選擇,很感謝裘品筠與劉俞暄醫師加入花蓮慈院小兒部的團隊,共同守護東部地區小朋友的生命健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