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我正向思考!遇憂鬱病友「謹記4守則」...講「想太多」=大忌

傷心老婦(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自殺者其中有80%為憂鬱症患者,親友往往是最大的支柱。(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國際自殺防治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WHO) 從2003年開始,將每年的9月10日訂為「世界自殺防治日」(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呼籲世界各國重視自殺議題、推展自殺防治。醫師也提出「四不原則」,共同關心周遭親友的身心狀況,避免因生活困頓、過勞、突如其來的意外而導致絕望。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表示,據統計自殺者其中約有80%為憂鬱症患者,WHO也指出2020年憂鬱症將會是僅次於心臟病導致身體失能的疾病。除憂鬱症之外,久病纏身、年紀老大、個性衝動、物質濫用等都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周伯翰發現在新竹地區「工作過勞」,也是常見導致自殺的危險因子,其中一位案例是位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要手機待命的竹科工程師,因為工作過勞產生厭世感而有輕生的念頭,所幸經過家人陪伴就醫,經過生活調整、藥物與心理諮商後現在狀況已經改善。

大多數憂鬱症患者認為親友是幫助他們走出來的重要助力!當發現周遭家人朋友有憂鬱症傾向時,該如何幫助他呢?周伯翰提出「四不原則」:

▲▼哭,傷心,難過。(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工作過勞也會導致憂鬱症及自殺風險提高。(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1)不鼓勵:對患者說「要正向思考」的話常常會讓患者覺得不被了解而心情更糟。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為何會有憂鬱狀況。

(3)不駁斥:面對患者悲觀的話,盡量傾聽,切忌一直反駁都是對方「想太多」。

(4) 不干涉:許多患者常因為聽到親友說「吃藥對身體不好」而自行停藥,導致病情復發加劇。

此外,親友也可以多表示關心、傾聽、不要不理睬、鼓勵患者把心事說出來、約患者出去走走、甚至鼓勵他們到身心科門診就醫。

中醫科醫師周書玉指出,對於容易情緒抑鬱的人,可用玫瑰花、薄荷、佛手、枸杞作為茶飲,疏肝解鬱。因氣鬱影響身體機能造成體虛的情況,可選用黃耆、黨參、紅棗作為茶飲或藥膳。生活作息方面,宜建立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培養運動習慣。

▲▼ 憂鬱,傷心,哭泣。(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長期憂鬱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免疫力下降。(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曾任哈佛大學創傷壓力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周伯翰表示,許多研究結果顯示憂鬱症不只是心理的疾病,更是大腦的疾病,也會讓體內發炎因子升高,影響免疫力,甚至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憂鬱症患者未來罹患心肌梗塞、腦中風與失智症的危險性高,因此憂鬱症的治療與預防再復發很重要。

「台灣患者大部分只接受短期治療,常常覺得情況變好了便提早中斷治療的現象仍然相當普遍。」根據健保數據統計顯示,台灣憂鬱症患者就醫仍不足,約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就醫,許多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罹患憂鬱症,認為自己只是單純心情不好、失眠或對憂鬱症有偏見抗拒治療,喪失積極治療的機會而讓憂鬱更嚴重,甚至增加自殺危險性。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