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棄蛋」孵出24隻栗喉蜂虎!保育員精心備「加料昆蟲」餵飽鳥寶潮

▲栗喉蜂虎。(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去年撿拾的83顆「棄蛋」中,人工孵出15隻雛鳥、順利育成5隻雄性幼鳥,他們就是目前在穿山甲館內,非常吸引遊客目光的個體。(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下同)

記者林韋辰/綜合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7月剛開幕穿山甲館,吸引眾多遊客入館參觀,同時也有諸多攝影愛好者,停留在參觀步道上狂拍夏日精靈「栗喉蜂虎」。動物園跨單位合作的「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研究計畫」,將今年撿拾到的62顆「棄蛋」中,成功孵出24隻雛鳥,目前有一半個體穩定成長中。

(即時接收毛毛軍團訊息!快加寵物雲Lin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去年撿拾的83顆「棄蛋」中,人工孵出15隻雛鳥、順利育成5隻雄性幼鳥,他們就是目前在穿山甲館內,非常吸引遊客目光的個體。動物園根據前幾年的經驗進行檢討精進後,今年栗喉蜂虎「棄蛋」的人工孵出及育成數量,總算有了較大幅的成長。動物園表示,今年撿到的62顆棄蛋中,裡面有24隻雛鳥孵出,這樣的穩定成長讓人工孵育團隊感到莫大的鼓舞。

▲栗喉蜂虎。(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今年撿拾的62顆「棄蛋」中,人工孵出24隻雛鳥,目前有一半的個體穩定成長中。

孵育團隊中主要負責照養的3位保育員,從每日例行的幫鳥寶寶秤重、換盆及清洗、計算體重增重比例、調整食物比例重量,再到各類食材的準備、記錄,小心謹慎提供適口性佳的食物,並依據鳥寶寶不同的日齡,從初期的一天六餐,逐漸調整至五餐、四餐、三餐等,繁瑣的食物準備及細緻的餵食模式,都讓保育員們深刻感受到為人父母的辛勞。

動物園說,想要養活人工孵出的鳥寶寶,從照養環境、食材選擇到餵食模式等環節,都要盡量模擬野外的條件與情境,例如栗喉蜂虎的食物,必須以富含蛋白質的昆蟲餌料為主,涵蓋幼齡麵包蟲、大麥蟲、小蟋蟀、蜂蛹、蟑螂、蜜蜂及乳鼠肉等多樣性的食材,透過人為加工處理,添加綜合維生素及鈣粉,才能滿足雛鳥成長時所需要的能量和微量元素。

▲栗喉蜂虎。(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研究計畫」,是由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華信航空及臺北市立動物園共同合作。

園方笑說,「光是每餐的準備時間,人工孵育團隊通常就要花上一個小時,而且越是剛孵出的鳥寶寶,食物越是要精緻小口,人工處理的時間自然就更長。」同時也讓保育員緊張兮兮、手忙腳亂的是,「才剛備料餵完一批某同梯日齡的鳥寶寶,另一批不同日齡的鳥寶寶,卻也已接近嗷嗷待哺的時間,保育員們馬上得趕著準備下一批鳥寶寶的食物!」如此走馬燈般的流程,再加上其他鳥種的人工孵育工作,讓保育員忙翻天,想要喘口氣都超難。

▲栗喉蜂虎。(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依據鳥寶寶不同的日齡,種種繁瑣的食物準備及細緻的餵食模式,讓保育員們深刻感受到為人父母的辛勞。

園方表示,人工孵育團隊從備料、餵食的育雛代工生產線雖然隱約成形,但接下來還有訓練雛鳥自行覓食及飛行的考驗,箇中辛勞非外人所能輕易想像,但團隊一致的目標,就是希望鳥寶寶們可以健康平安,順利長大,不久之後,能在穿山甲館看到牠們美麗的身影。

「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研究計畫」是由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的野生動物研究團隊負責野地生態調查與「棄蛋」撿拾,華信航空負責「棄蛋」的即時運送,臺北市立動物園則進行人工孵育與遺傳研究。從104年迄今,合作團隊逐步修正各個環節的問題,在今年總算有了較豐碩的成果,順利孵化出超過20隻雛鳥。雖然孵育團隊被繁瑣的餵食流程搞得人仰馬翻,但團隊成員們仍滿心歡喜地迎接新生命,期望鳥寶寶們健康長大。

動物園也特別呼籲「攝影愛好者」,拍攝時務必讓出參觀通道,好讓其他遊客可以順利通行外。

(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

▲栗喉蜂虎。(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喉蜂虎的食物,必須以富含蛋白質的昆蟲餌料為主,涵蓋幼齡麵包蟲、大麥蟲、小蟋蟀、蜂蛹、蟑螂、蜜蜂及乳鼠肉等多樣性的食材。

更多精彩影片:

延伸影音:

關鍵字: 栗喉蜂虎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研究計畫棄蛋保育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