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患困境「吃太少、吃不飽」低蛋白飲食攻略來幫解

▲▼ 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的醫師、營養師攜手推出《毒道之處:低蛋白飲食全攻略》。(圖/記者洪巧藍攝)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秘書長吳苡璉(左)與食安促進協會營養師麥庭威(右)幫腎病患好好吃飯。(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病友總數接近200萬人,在確診慢性腎臟病之後,大多數病患會面臨「不知如何吃飯」的窘境,深怕攝取過多蛋白質造成腎臟負擔。然而熱量攝取不足反而會讓疾病惡化,臨床觀察約有15%的患者出現營養不良問題。食安促進協會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今(28)日推出慢性腎病飲食指南書,透食譜+影片以及手掌測量法,讓低蛋白飲食準備變得容易,且吃得飽又兼顧美味。

食品安全促進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血液淨化科醫師姜至剛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必須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量,目的在於避免體內產生過多的含氮廢物導致尿毒症同時也減少蛋白質直接造成腎臟負擔,進而延緩腎功能衰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秘書長、衛教師吳苡璉表示,慢性腎臟病患常見三大飲食困擾包含:吃太少、吃不飽、不知道怎麼吃,整天應該攝取的熱量變低,腎功能惡化更快。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部立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表示,臨床經驗調查,許多腎臟病病友進行低蛋白飲食時,有近15%病友面臨營養不良問題,該現象被稱為「蛋白質-能量耗損(PEW)」,加上食物中電解質的控制,讓許多病友、家屬傷透腦筋。

▲▼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的醫師、營養師攜手推出《毒道之處:低蛋白飲食全攻略》。(圖/記者洪巧藍攝)

▲蘿蔔糕、炸地瓜條、檸檬愛玉都可以成為慢性腎病患餐桌的一部份。(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的醫師、營養師攜手推出《毒道之處:低蛋白飲食全攻略》,設計28道包含三餐、點心食譜,總計超過300種搭配方法,菜單不乏台灣道地美食如蘿蔔糕煎蛋、地瓜圓甜湯、拔絲地瓜等,而且作法簡單,讓沒有時間烹飪的外食族也可以簡單完成。

擔任書籍編審的食安促進協會營養師麥庭威以自身經驗分享,高二那年父親診斷出慢性腎臟病,母親查詢許多資料與書籍卻只能主觀方式減少肉蛋攝取,無法有明確份量概念也常常沒法兼顧到病友需求,這也促使她走上營養師的專業道路。書籍中專家設計手掌圖卡比例尺,減少食材一一秤重的手續,讓食材份量估算變得簡單。

吳苡璉建議,患者可以先瞭解自己腎功能狀態以及蛋白質攝取建議量,然後把每天主食、蔬菜扣除,就可以知道蛋白質來源的「豆魚蛋肉類」可以吃到幾份,並在三餐中調整。甚至主食若選擇冬粉等低蛋白澱粉,肉品等蛋白質就可以增加攝取。

麥庭威指出,除了蛋白質外,腎病患者也必須注意鉀的攝取,不少蔬菜含有鉀讓患者不敢接觸,事實上,只要透過川燙手續就可以減少食材中20%~30%的鉀含量。書中食譜每道菜都有營養成分、熱量標示,讓病友參照食譜運用可以自由搭配每天的餐點。

▲▼ 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的醫師、營養師攜手推出《毒道之處:低蛋白飲食全攻略》。(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與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的醫師、營養師攜手推出《毒道之處:低蛋白飲食全攻略》。(圖/記者洪巧藍攝)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