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奶、體重輕」黃疸8大高風險群 出現5症狀快就醫!

▲新生嬰兒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不應該有黃疸。(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新生兒黃疸是剛出生寶寶普遍可以觀察到的現象,絕大多數的黃疸是無害的,但少數有特殊原因、黃疸數值異常高或是持續很久,例如第一天就出現黃疸,常和溶血性疾病有關,超過2星期則可能和直接型膽紅素過高有關。醫師也提出8大黃疸高風險族群,若出現5症狀一定要盡快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黃信中主治醫師指出,黃疸的發生是因為體內膽紅素濃度上升而表現出來的現象,而膽紅素是血紅素代謝過程的產物,依照每個嬰兒的代謝能力和相關身體狀況會有所差異,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不應該有黃疸,出生後第二、三天逐漸上升,在第五天左右到達最高值,第二個星期就會開始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絕大多數的黃疸是無害的,但若數值異常高或是持續很久,則需考量是否有特殊致病因素並考慮治療。黃信中說明,不正常的黃疸或是病理性的黃疸有5大現象,包括「特別早發、上升過快、總膽紅數值過高、直接型膽紅素過高和黃疸超過2星期」,一旦有類似狀況,一定要盡快治療。

媽媽,嬰兒,哺乳,餵奶。(圖/達志/示意圖)

▲正確良好的哺餵可以降低高黃疸發生率。

黃信中強調,所有新生兒在回家前都會測量黃疸數值,幫助評估風險,其他如「餵食不佳、體重增加不理想、二十四小時內出現黃疸、溶血性疾病(如和母親血型不合或是蠶豆症)、不足月的新生兒、頭血腫、身上有瘀青、前一胎有高黃疸」等8狀況,都是黃疸高風險族群。

黃信中提醒,寶寶有吃飽是預防黃疸很重要的事,正確良好的哺餵可以降低高黃疸發生率,所以出生後應盡早開始哺乳,確定嬰兒擺位及含乳姿勢正確,並了解嬰兒有喝到奶水的表現,如進食量不夠、體重降低太多或有脫水的狀況比較容易發生高黃疸,必要時可考慮補充擠出來的母奶或是配方奶。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