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拉肚子 可能是「困難梭菌」在作怪

▲成大醫院李明吉醫師提民眾,若有身體不適就醫時,千萬不可在未經醫療人員建議下自行取用抗生素;若有醫療需求服用抗生素時,則需遵循醫師指示用藥或停藥,以減少困難梭菌感染的風險。(圖/記者林悅翻攝)

▲成大醫院李明吉醫師提民眾,若有身體不適就醫時,千萬不可在未經醫療人員建議下自行取用抗生素;若有醫療需求服用抗生素時,則需遵循醫師指示用藥或停藥,以減少困難梭菌感染的風險。(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一位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的80歲阿嬤,因發燒住院檢查治療,血液培養顯示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合併有骨髓炎,經住院抗生素治療後改善,惟出院後在門診追蹤感染現象亦持續進步,但此時患者卻開始出現腹瀉情形,糞便檢查證實為「困難梭菌」感染,經針對此菌投藥症狀才痊癒。

成大醫院感染科李明吉醫師表示,屬厭氧性革蘭氏陽性桿菌的「困難梭菌」,可經由口腔進入腸胃道中「移生」,因正常人體腸道內有其他菌的競爭與抑制,所以鮮少造成不適。但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會造成腸道的其他正常菌叢減少,使困難梭菌在大腸內大量繁殖,因個人免疫力不同及菌株毒性不同,造成有些人成為無症狀的帶菌者,有些卻發病出現症狀。近年來,困難梭菌感染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值得臨床醫師及民眾共同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感染困難梭菌最常見的症狀為腹瀉,亦可能出現腹痛、發燒或偽膜性腸炎等現象,最嚴重甚至可造成死亡。因此,李明吉醫師提醒,感染困難梭菌,需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且在治療療程結束後,亦要留意是否症狀復發。根據文獻顯示,困難梭菌感染後的復發率高達15%~30%,若患者曾經復發,以後再復發機會更高達35-65%。

要預防困難梭菌的感染,平時應勤洗手,以常保手部衛生。李明吉醫師指出,困難梭菌在體外環境中可形成孢子體,對抗惡劣環境,而酒精無法消滅困難梭菌的孢子,反而是傳統洗手形式可藉由雙手摩擦及自來水沖滌移除手上的孢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