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為什麼我們沒辦法維持跟孩子的協議?

▲。(圖/達志/示意圖)

●洪仲清/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心理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臉書粉絲專頁,目前人數已突破30萬。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討論,學習面對情緒,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學習在溝通中傾聽、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以及如何寬解苦痛,跟自己和好。

要讓孩子為自己負責,得要請孩子遵守之前討論過約定或協議。像是出門的時候就已經約定好,這次不買玩具。

可是,計畫常趕不上變化,約定或協議常在大人的棄守下破功。譬如,孩子如同我們所預期,出去之後果然哭鬧著要買玩具。

如果約定或協議不用遵守,那可能就讓孩子學到不必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還可能強化以後哭鬧的強度與持續時間。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要如何避免這種狀況。

第一,約定或協議是不是合理?

我們長期觀察孩子,會大概知道孩子的行為能力,以及常出現的心理反應。如果大人過於一廂情願,又罔顧現實,做了超過孩子能力基準線許多的約定或協議,而孩子對自我的認知又有限,所以滿口答應,到時候自然容易毀約。

譬如說,孩子每次出去都會吵著要買玩具,這已經是大人都了解的事。如果在其他條件沒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預期,即便有事先約定,出門之後孩子吵鬧要買玩具的機率還是很高。

這是很常出現的狀況,因為大人常常會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模樣,而不接納孩子真實的樣子。有些大人會直接把孩子當成小大人,忽視孩子的心智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常給孩子設定過高的標準,挫折自己也挫折孩子。

大人要對兒童發展有基本的涉略,最好平常就能去上課、閱讀,或者跟人討論。當父母本來就是很難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在職訓練,除非要像傳統農業時代用放養的方式帶孩子,然後又要以打罵為主要手段。要不然在現代複雜的社會,想要以說理為主,大人又要做好孩子的榜樣,那時時成長就是基本功了。

大人要先對自己的角色負責,那孩子才能更自然地為自己負起責任。

第二,父母心力交瘁,或者體力耗竭。

不少父母失去耐性,主動破壞自己跟孩子的約定或協議,或者被動順應孩子超過界線的要求,常給出一個理由:「因為上班很累了!」

這我能理解,而且也不太可能做到完美,就像我們也不要求孩子完美一樣。但我希望父母清楚覺察與意識,自己在體力、腦力、心力不足的情況下,對親子互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能意識與覺察,就有機會改變。以最具體的體力來說,規律運動、正常作息、健康飲食、妥善規劃…等,便能增進或節省體力。

我知道有家長喜歡追劇,或者玩手機、打電動,常耗費大量的時間,甚至熬夜。不是說父母都不能有自己的休閒娛樂,我們只是要知道,我們沒有儲備好自己的體力或心力,讓教養以及我們的情緒產生什麼變化即可。

有的父母是遭逢人生劇變,像是婚姻問題,或是喪親、失業…等重大的考驗,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了。這時候,請記得寬容對待自己,也別再用同樣的高標準讓孩子追趕。

有時候就是因為其他生活部分失去了自信,所以想要從親子關係中獲得一些價值感,想彌平一些自己的挫折感。可是,過於勉強自己與孩子,常適得其反。本來要降低標準會比較好,反而把標準提高了,教養的手段也更為嚴厲,不小心把父母自己的不如意轉移到孩子身上,這得要相當注意才行。

負責任很重要,那也得要有健康的身心為前提。

第三,害怕拒絕孩子,也害怕失去孩子的愛,或者對自己有過於理想化的期待。

有些父母坦承,自己害怕衝突。所以當孩子高強度地哭鬧,對這樣的父母真是煎熬,又是生氣又是恐懼。

父母為了減輕內心的痛苦,順從了孩子,但直接強化了孩子的哭鬧行為。所以到最後父母才會對孩子的哭鬧束手無策,這需要接受親職諮詢,或者有冷靜的第三者來介入,單純靠父母自己,恐怕不容易。

這樣的父母有時候會叫別人來幫他們管孩子,自己主動交出教養權。不過,拖著拖著,就算都不認真處理與面對,孩子也可以長大。只是這樣長大的孩子,往後在跟人的互動上,或許需要花些時間重新調整。

另一種很類似的狀況是,父母很害怕因為拒絕孩子,孩子不愛他們。這常要回到父母的童年來談,父母對於與人連結的強烈渴望,最好是被充分地覺察與意識。然後父母得要學會,跟孩子在互動的時候,態度可以溫和尊重,但也能不失堅定。

也可能是父母給予自己過於理想化的期待,不希望看到孩子的眼淚。或者想彌補自己的童年失落,想藉著孩子的快樂,撫平父母自己以前的缺憾。

這也可能是跟孩子的心理界線沒有清楚區別開來的結果,一般會形容這種現象為「過度認同」。就是孩子的情緒就幾乎等於父母的情緒,父母投射自己的情緒在孩子身上,雖然是不同的個體,但情緒混在一起。

大部分的情況下,偶爾沒辦法執行協議或約定,那是很常見的狀況。有時候視情況作彈性處理,那也無可厚非。可是如果父母幾乎無法跟孩子討論出可以好好執行的約定或協議,又或者父母常常會被迫不斷退守,那就得找人討論。

有原則、有彈性的父母,相對於毫無原則的父母,反而更能提供孩子安全感,而且可以促進孩子的自律。有些父母找不到好榜樣學習,一切重頭開始摸索,是比較辛苦一點,不過這也是樂趣所在。父母常藉這個機會再重新「轉大人」,真正長大了,那是意料外的收穫,挫折不少,但也相當喜悅。

熱門推薦》
►養出不負責任的孩子會影響他一生
►為什麼要讓孩子為自己負責任?

►看更多【洪仲清】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