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不該對孩子做 你在安撫孩子還是傷害孩子?

(圖/mamibuy)

▲這些事不該對孩子做。(圖/mamibuy)

圖文/mamibuy

案例

一個由急診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兩個月大女嬰,稍早讓急診室大夜的值班醫護人員忙翻了!

昏迷抽筋、兩邊瞳孔不對稱、眼底出血⋯⋯,女嬰被送到急診室時表現的症狀,全都與神經異常有關。

「囟門凸出、抽筋、缺氧、心跳變慢!趕快插管!打上靜脈!抽動脈血!快照超音波!安排電腦斷層。」總醫師指令一個接一個,加護病房內沒人閒著,器械推來擠去,因為病人個兒太小,一堆大人的頭就這麼湊在他的上方,不時還會相撞。

「請詳細問家長病史!記得要問家暴相關問題,還有是否有搖晃嬰兒?」

「剛開始就是不怎麼吃,一直睡,然後突然抽筋起來,我們就把她送到醫院來了。」父母親急切的述說著。

「那平時會睡很多嗎?好睡嗎?愛哭鬧嗎?」醫師詳細詢問。

「平時就很愛哭,也不好睡,嬰兒不是都應該很好睡嗎?」媽媽看來像隻驚慌的小兔子,令人十分不忍。

醫師逐步觸及問題核心:「檢查起來可能是腦部出血,有沒有不小心把孩子摔下去呢?」

年輕父母互看一眼說:「怎麼可能?她一直哭,所以我們都一直抱著啊!」
「一直哭、安撫不下來時,有沒有用力搖他呢?」醫師逐漸問到問題核心。
「有,嬰兒不是都要搖嗎?」媽媽說。
「輕搖嗎?有沒有這樣搖?」醫師做了前後快速搖的示範。
「昨天有⋯⋯」

做了不該做的事將影響孩子情緒發展

也許你聽過「嬰兒搖晃症候群」?這是三不五時會被小兒科醫師慎重提出來教導社會大眾的事。少數的新手父母,會受不了新生兒的哭鬧,百般安撫無效後,就把孩子抓起來前後搖晃,希望能安撫寶寶,獲得短暫的安靜,哪裡會曉得這種搖晃無比致命!脆弱的腦部血管就在前後晃動中斷裂了,這種傷害很難挽救。

父母親如果情緒不夠穩定,加上對新生兒的了解不深,一時衝動下,更離譜的事都可能發生。有些父母親在長期睡眠不足的壓力下,會在牛奶中加入安眠藥想使嬰兒「安靜」一會兒,結果卻造成嬰兒長睡不起。也曾發生過一位阿嬤因罹病又帶孫,實在累壞了,聽到嬰兒哭聲,一時失控將嬰兒雙手手腕畫出傷口的慘劇。

兒保新聞中多的是對幼兒的傷害,每週平均約有一位幼兒受虐致死,其中五成是2歲以下幼兒。雖說受虐,但許多成人並非十惡不赦的以虐童為樂,而是受不了孩子的哭聲、受不了失眠、受不了巨大的壓力了。

一般父母雖不至於做出太偏激的事,但是情緒失控破口大罵,或氣得不理不睬、或是打幾下小屁股,都很常見。

證據會說話

錯誤回應、爭吵的環境、菸酒都會影響情緒

學者(Trevarthen)在二〇〇一年左右就從實驗證明,2個月大的孩子對媽媽的情緒回應很敏感,當寶寶已經不耐煩了,媽媽卻還對著他嘻皮笑臉(這並非他期待的反應),他就可能會哭得更兇;此時他們要的是你收起笑臉,好好的安撫及同理他。因此不是一直露出笑臉就可以安撫孩子,而是要能察覺孩子的訊號,同調的適切回應。

許多動物實驗也顯示,親子之間的互動有其生物性基礎。許多腦部區域發展是在鼠媽媽舔小老鼠、猴媽媽為小猴子梳理毛髮、袋鼠媽媽懷抱小袋鼠之際自然完成的。人類的大腦比這些生物更為複雜,且嬰幼兒比起幼獸更缺乏自我照顧能力,因此特別需要長時間的撫養需求,如果父母呈現出漠不關心,那麼腦部發育受阻是可想而知的事。

此外,美國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做了一個有趣腦部研究,結果證明,嬰幼兒即使在睡眠狀態,外界說話的語氣也會影響他們的腦部活動。進一步分析發現,如果這個孩子來自高衝突家庭,那麼他們對於生氣語氣的反應會比低衝突家庭的孩子來得更強烈,這些會表現在下視丘、視丘、扣帶迴、尾核等管理情緒的位置。爭吵憤怒的聲音會造成腦部的影響,是已被確定的;在嬰幼兒面前爭吵的聲音,已知會使他們大腦裡處理壓力的構造變得更敏感。

最後是菸酒、毒品對孩子的危害。其實多數父母都明白這些東西的危險性,例如,我們當然可以想見嗜酒成性的父母沒有辦法清醒地照顧孩子;二手菸的危害也無庸贅言。在這裡要特別強調的則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包括身體上、心理上、性行為或言語上。二〇一四年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目睹暴力對孩子腦部的影響有:海馬迴較小、大腦前額葉(理性思考)變小、連結兩側大腦的胼胝體變小、連小腦也變小。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總是處在一個爭吵的環境裡對孩子有四個較大的影響:

★ 影響知覺發展:所聽到、所見到、所感受到的都造成過度刺激。
★ 影響依附關係:這種環境很難有安全型依附產生。
★ 影響探索世界的方式:有的會很害怕而壓抑;有的會學習爭吵而攻擊性變高。
★ 影響未來與他人相處的模式:有樣學樣。

爸媽可以這樣做

1.不大聲斥責,也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家庭裡的爭執會不會影響嬰幼兒社會情緒發展,關鍵在於「孩子聽到了嗎」?而不在於「他聽到了什麼」?意思是,重點在於吵架的聲音是不是被寶寶聽到,而不是「是否在罵他」。所以夫妻兩人為了錢而爭執、婆媳為了家事而叫罵,或大聲喝斥鄰居,對嬰幼兒的影響一樣不好(雖然寶寶聽不懂你在罵什麼或罵誰)。因此若要吵架,請到孩子聽不到的地方吧!別一邊吵,一邊抱起孩子搖,這樣給孩子的訊息太過混淆了。

2.避免家暴,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與情緒調節力

如果暴力涉及孩子,那不只是孩子身心受創,基本上就是一種犯罪行為。但父母也不要忽略了,即使暴力不涉及孩子,「目睹」家暴本身就會對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傷害,孩子們會內化這些大人的暴力:變得憂鬱或焦慮。另外,也可以看到形於外的影響,孩子將來變得容易打架、哭鬧、霸凌他人;其他的影響還包括易觸犯規則、人際關係困難、學業成績低落等等。目睹家暴的孩子將來也容易變成施暴者。

那如果家暴出現在嬰幼兒期呢?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嬰幼兒,所形成的依附型態就是錯亂型依附,孩子無法建立自信心也難以相信別人;其次,因為睡眠及飲食習慣都會比較差,對身心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最重要的是,目睹暴力對腦部發育的影響等同創傷後症候群(PTSD),嬰幼兒期聽到或看到家庭暴力中參雜的痛苦尖叫、哭喊聲、掌摑聲及殘暴影像等「憤怒背景」,會嚴重破壞孩子建立安全感與情緒調節的能力。

3.真誠回應孩子,切勿漠不關心

正常狀況下,新生命降臨帶來的是幸福快樂,縱有焦慮緊張或不知所措,父母總還是滿心關懷與愛意。但是仍有些父母屬於漠不關心型,尤其是患有憂鬱症的母親。嬰幼兒情緒力成長,是靠著大人幫助的:由成人協助調節情緒(他調),到一起共同調節(共調),最後成為自我調節(自調)。例如:一開始嬰兒哭泣時,媽媽會餵奶、換尿片,或輕聲撫慰(他調);接著嬰兒知道媽媽了解他的需要,所以只會哭一下下或略為出聲呼喚媽媽,媽媽就會來滿足他(共調);到最後他還學到其實也可以不必哭,只要忍耐一下,先吸手指,不須「演很大」,媽媽等等就會來滿足他的需求(自調)。

但是這些情緒調節的學習在一個漠不關心的環境裡是付之闕如的。在這種環境下,嬰幼兒沒有被協助調節情緒的經驗、沒有信任感,也缺乏必要的學習刺激,寶寶高昂的情緒一旦升起,沒有經歷過被撫慰,無法學習冷卻,所以也就無法調節。此外,漠不關心的照護也使得孩子失去觀察別人情緒的機會,而能夠覺察到他人情緒變化是高EQ的重要指標之一,不然就會變成不會看臉色的「白目」人。冷暴力引起的傷害在幼兒期特別嚴重,絕對不是一般人以為的「孩子還那麼小,什麼事都不懂」。

情緒教養重點

✔不菸、不酒、無毒品。
✔漠不關心、爭吵聲、暴力、目睹暴力,都會危害孩子情緒及腦部發展。
✔不良的親子互動方式不只引起心理問題,也影響腦部結構,還影響孩子看自己及看世界的眼光。

教養叮嚀

發現了嗎?幫助孩子正常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實就是成熟的大人們。

【媽咪拜/延伸閱讀】

媽咪申請了沒?全台懷孕補助與福利這樣領

本文擷取自「小寶貝的情緒教養」作者 廖璽璸,由新手父母授權轉載。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MamiBuy媽咪拜》官方網站。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給朋友:

推薦閱讀

衛福部公告「次世代基因定序」5月起納健保!19種癌、2萬人適用

衛福部公告「次世代基因定序」5月起納健保!19種癌、2萬人適用

衛福部公告新增「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自今年5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健保署預估,每年約多2萬多名癌症患者受惠,挹注經費約3億元。考量基因檢測目的不同,健保署提到,實體腫瘤部分,14大類癌別可透過單基因檢測或NGS協助挑選合適的標靶藥物,又因檢測方法、基因位點多寡及病人需求等差異,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自付差額方式。

2024年04月19日 19:10

「吃鳳梨妹妹飄香」醫認了:不會!影響下體味3大關鍵曝

「吃鳳梨妹妹飄香」醫認了:不會!影響下體味3大關鍵曝

天氣越來越熱,女生私密處容易產生分泌物及異味,這時突想起都市傳說「吃鳳梨妹妹會變香,吃蘆筍會發臭」,到底是不是真的?婦產科醫師張瑜芹直言,健康狀態下的陰道聞起來有點酸酸的,而攝取的食物並不會影響其氣味,惟在性愛後或生理期時陰道味道會變得濃烈、有鐵鏽血味。她提醒,鳳梨含糖量高,吃多恐加重陰道感染機率。

2024年04月19日 18:29

衛福部花蓮震災專案募得11.2億 	賑助慰助金額度提高為60萬

衛福部花蓮震災專案募得11.2億  賑助慰助金額度提高為60萬

賑災基金會今(19)日公告,賑災基金會專案募款帳戶至今日下午4時,總計募得約11.2億元,總捐贈筆數16.5萬筆。其中廣達電腦捐款3000萬於今日進帳。另外,賑災基金會訂定「重大天然災害災民賑助核給要點」其中死亡、失蹤賑助慰助金額度為40萬元,此次花蓮地震,將專案提高為60萬元。

2024年04月19日 17:21

嘉基引進電子直肛鏡影像運用 醫師同步說明病況不尷尬

嘉基引進電子直肛鏡影像運用 醫師同步說明病況不尷尬

「醫生,我屁屁痛是怎麼了?」當患者到直腸外科門診就診,絕大多數都是跟肛門疾患有關,如說血便、肛門脹痛或是摸到腫塊等等,其實肛門是一個很私密的位置,大部分患者對於症狀常常難以啟齒,或很難明確敘述病況,為提升醫病溝通關係,嘉義基督教醫院率先引進醫療級「電子直肛鏡」,可透過即時影像,有助醫師說明病情,讓患者的「菊花」內涵可以撥雲見日,不會再對醫師的說明感到霧煞煞。

2024年04月19日 16:09

阿根廷首都爆「神秘呼吸道疾病」 60患者嚴重肺炎!年輕人佔最多

阿根廷首都爆「神秘呼吸道疾病」 60患者嚴重肺炎!年輕人佔最多

阿根廷近日出現了一種神秘的呼吸道疾病,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有多達60名患者感染「嚴重非典型肺炎」,原因尚未查明。外媒報導稱,這一波病例激增與2019年底新冠肺炎爆發有著類似的特徵。

2024年04月19日 16:09

吸入火災廢氣!他「照X光沒事」醫師卻搖頭了:賠掉20年肺活量

吸入火災廢氣!他「照X光沒事」醫師卻搖頭了:賠掉20年肺活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上周三(10日)發生火警,院方緊急疏散醫護和民眾,後來消防隊員也及時控制火勢。不過,胸腔科名醫蘇一峰指出,有工作人員近距離吸入半小時的煙,雖然X光檢查沒問題,但肺活量減少了三成,等於是賠掉20年的肺活量。

2024年04月19日 15:53

16歲妹牙痛臉腫「2數值狂飆」!醫一看愣:是糖尿病

16歲妹牙痛臉腫「2數值狂飆」!醫一看愣:是糖尿病

牙齒痛的經驗人人有,中部一名16歲少女近日牙疼一整天,清晨發現「左臉腫一大包」脹痛到無法張口進食,緊急被家人送到急診抽血檢查,竟驚見血糖爆表達625 mg/dL、糖化血色素18.8,血清中甚至驗出有酮體,醫師推測「應該是第一型糖尿病發生的初期」,驚險的是還未釀成嚴重的酮酸中毒。

2024年04月19日 15:43

台灣口罩令逾千天「全面解除」? 疾管署:月底專家會議討論

台灣口罩令逾千天「全面解除」? 疾管署:月底專家會議討論

口罩自新冠疫情至今,即便已經解除,對不少人而言已成為習慣。不過,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至今已逾千天。疾管署今(19)日說明,醫療院所鬆綁口罩令與否,本月底會送專家會議討論評估。

2024年04月19日 14:11

別太高興!台中女健檢驚見「3顆腎」 醫:泌尿道感染機率高

別太高興!台中女健檢驚見「3顆腎」 醫:泌尿道感染機率高

台中市62歲張姓女子今年1月到醫院健檢,發現左側輸尿管結石,進一步檢查發現她左側竟有兩顆腎臟、兩條輸尿管,是「3顆腎的女人!」醫師表示,擁有3顆腎臟並非具有3顆腎臟的功能,相反的,泌尿道感染與尿液逆流機率比正常人較高,一旦反覆感染,嚴重者可能要切除雙套腎臟,提醒患者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避免泌尿道感染與結石的困擾。

2024年04月19日 13:50

邱泰源接任衛福部!薛瑞元:可期待他是好部長 下一步規劃曝光

邱泰源接任衛福部!薛瑞元:可期待他是好部長 下一步規劃曝光

行政院今(19)日舉行內閣人事第4場發布會,新任行政院長卓榮泰公布衛福部長由前立委邱泰源接任。而現任衛福部長薛瑞元今出席立法院厚生會交接典禮時表示,邱泰源當立委8年都在衛環委員會,對於衛福部的業務算是頗為熟悉,「可以期待他是個好部長。」至於自己的下一步規劃,薛瑞元則說「會回醫院。」

2024年04月19日 12:25

留言版